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的武陵山片区,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片区总人口的40%,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8,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联系单位,国家民委承担着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督促指导的重要职责。
2016年,在国家民委有力协调、重点支持和委属单位的倾情帮扶下,在片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片区协同发展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校地合作的红利逐步释放。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武陵山片区奋力冲刺、战役正酣。
武陵山片区区域图。
旅游合作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1月11日,重庆。随着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签署,武陵山片区协同发展的进程加速。
武陵山片区生态优良、山清水秀,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旅游业成为片区扶贫开发中最容易撬动的“支点”。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片区各地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然而,旅游产品趋同化、近距离重复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等现象,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份合作协议,八方将致力于加快破解制约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探索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区域旅游合作和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6月,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下发《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的意见》,更进一步推动上述合作协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划引导和项目带动、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作为“十三五”期间加快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
有专家指出,协议的签署与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武陵山片区的协同发展以旅游合作为突破口,迈出实质性一步,将激发片区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协作的积极性。
10月18日,在“2016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铜仁市,重庆市黔江区,湖南邵阳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7个武陵山片区市州(区)结成森林旅游扶贫战略联盟,并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在未来发展中,共同推动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深化旅游营销推广、探索贫困户参与旅游的途径和模式。这也是全国首个森林旅游扶贫战略联盟。
同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一样,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涉及多个地方省市、中央多个部委,牵头单位能否扮演好“协调”角色,直接关系到片区扶贫开发工作能否顺利推进。2016年,通过国家民委委员单位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这两个平台,促进地方政府与国家部委之间的沟通和对接,协调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已成为国家民委履职的常态。
2016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上,武陵山片区七市州(区)结成森林旅游扶贫战略联盟,并签订合作协议。
重点支持创建活动为脱贫攻坚蓄足后劲
赶场相亲、土家定亲仪式、土家民俗集体婚礼、山民歌大赛……今年8月,有着“东方情人节”之称的恩施土家女儿会浓情上演。从1995年“走出深闺”至今,这个传承了400余年的民俗节日已举办数十届,但今年的节会由于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充分展示而更加人气高涨。数千名青年男女集体赶场相亲,万余名国内外游客观览盛况。在民间传统文艺表演的音乐声中,游客走进特色旅游产品商铺,带走了一包包农特产品,也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有了文化的融入,旅游就有了“魂”。恩施女儿节的人气爆棚,只是武陵山片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作为我国最大的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片区各民族群众能否守望相助凝心聚力、能否将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事关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成败。为此,国家民委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恩施州、湘西州、铜仁市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地、市、盟)试点活动。
几年来,创建活动在片区各地深受重视,有行动,有坚持。今年,这3个市州的试点工作全部通过国家民委的验收。
“在创建活动中,恩施打开了山门、拓宽了视野。我们要总结创建经验,将经验上升成理论,理论上升为制度,并最终体现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上,体现在恩施州精准扶贫实践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在恩施州的验收工作会上,恩施州党委负责同志如是说。
恩施州的收获,正是国家民委支持片区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目的之一。
2016年,国家民委对武陵山片区创建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依托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中心,起草《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并开展创建领域理论研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立项与创建工作密切相关科研课题20余项;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暨武陵山片区示范区创建研讨活动,邀请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及片区4省市负责创建工作的同志,研讨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示范区创建的新经验新做法;在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审命名工作中,推荐名额继续向武陵山片区倾斜……
如今,在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走向深入,在发展中增进团结、在团结中加快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为脱贫攻坚蓄足后劲。
倾情帮扶校地合作红利逐步释放
▲大连民大科研团队对玉屏当地村民进行油茶育种、种植的技术指导。
隆冬时节,武陵山深处,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茅坡油茶良种苗木繁育中心的几个大棚内,郁郁葱葱的油茶幼苗已经高过脚踝。
“这种苗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存活率可以达到98%,而传统的裸根苗只有50%的存活率。”玉屏林业局茅坡油茶试验站站长何平说,这都要感谢大连民族大学专家们的心血付出。
玉屏县盛产油茶,栽培油茶有500多年历史,属于当地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也是绝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来源。但是,如何克服油茶种植过程中易见的病虫害问题,确保油茶的稳产、高产及含油量,成了玉屏县脱贫攻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3年,大连民大资源植物研究所所长阮成江带领油茶科研团队,开始在玉屏进行油茶的实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
如今,团队的努力结出了果实。团队在多种油茶中筛选出适合在铜仁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油茶品种,亩产油茶能达到5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可提高1000元。预计该县油茶产业每年产值可增加1.5亿元。日前,大连民大“贵州油茶全基因组优选技术与产业示范”项目在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答辩中,以果树组第一名的成绩获2016年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立项。
大连民大与玉屏县的合作,是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与武陵山片区各级政府开展校地合作的一个缩影。
中南民族大学与重庆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和片区科研院所共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为地方政府科学施政出谋划策;西北民族大学举办张家界市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精心选派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风廉政建设、藏传佛教研究工作、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研究等方面有造诣的专家教授开展授课;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侗族芦笙制作培训班,组织湖南怀化地区的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参与研修,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活力……
如今,在国家民委直属院校和武陵山片区之间,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已经建立,合作红利逐渐释放,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气连枝一家亲,齐心协力谋幸福。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张国欣/采写报道)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