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 > 正文

“匡时济世”方见“医之大者”——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武汉战疫“满月”记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22 10:36:10

  “我们稍微抓紧点,最多只能一个钟头”——这是邱海波坐下来后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邱海波,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1月20日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参与抗疫战斗,担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至今,他已在武汉整整战斗了一个月。

  时间就是生命!对邱海波这样的“国字头”重症医学专家而言,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更多生命的安危,关系着疫情防控的大局。也因此,原先约定的采访地点是50公里外的武汉市汉阳区,又被临时改成了江夏区。原因很简单,当时他恰巧在附近的重症医院巡查。

  武汉战疫打到“最吃劲”的关键节点。越是危急越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能真正做到“匡时济世”方是“医之大者”——邱海波,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最前线”上冲在先 ——

  “医生医生,就应该是临床医生”

  身为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邱海波教授带领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所谓重症医学,就是“鬼门关”前最后的“救命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湖北,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的武汉,再一次成为邱海波的“主战场”。

  “每天都查房,观察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治疗反应。今天上午看了两个医院病区的60个病人,其中遇到一例气管插管脱出,紧急换了管。” 邱海波言语中“轻描淡写”,但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换呼吸插管,被传染的风险有多大。从踏上武汉的第一天起,他每天辗转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的病房里,类似的情况遇到远不止一次。

  重症收治医院是“前线中的前线”。站上了“最前线”,邱海波还要冲在“最前面”。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对多数危重症病人有效,操作时要将插管患者翻身。这样的“力气活”,邱海波跟专家组亲自上阵,一起动手。“ICU里几乎所有的重症病人都是‘盯’出来的,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不然人就没了。” 邱海波说。

  远程看病例分析数据也可以搞研究,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

  “医生医生,就应该是临床医生。你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不可能网上搜搜就能看好病!”邱海波说。一个实战例证是,常规病人低氧时会嘴唇发紫,而现在新冠肺炎会导致心肌损害,病人的嘴唇没有那么紫,但实际氧饱和度只有30%—80%,呼吸随时会停。这种临床新发现的“无症状”现象,现已被新命名为“沉默型低氧血病”。

  把论文写在ICU病床前,写在战“疫”最前线——这正是邱海波的学术精进之源。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从2008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伤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从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到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再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每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身为党员的他,都是第一时间踏进“主战场”,冲到“最前线”,多次担任国家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为抢救重症患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邱海波就是一名身怀绝技的勇士!”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一位“专家战友”对他如是评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一位年轻医护人员说,“看到邱教授这样的大专家带头上了,大家心里也都不害怕了。”

  越是艰险越向前,“医之大者”邱海波!

  “最危难”中谏真言——

  “我们建议尽快尽早隔离轻症病人”

  截至2月18日24时,武汉全市已投入使用12座方舱医院,收治病人8563人。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这一落实党中央“应收尽收”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专家组较早提出的建议之一。

  2月初,武汉新冠肺炎新增患者快速增加。在社区走访中,专家组早早关注到了居家隔离的风险。“在汉口医院发热门诊,每天400—500名发烧患者。这些患者散落在家庭中非常危险。”专家组立即建议,改造武汉的宾馆、体育馆,作为收治轻症患者的场所。“要床等人,不能人等床!” 邱海波说,这就是建设方舱医院的最初构想。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权威专家就是大棋盘上最举足轻重的“棋子”。派出“国字号”专家组,就是要向国家提供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在武汉期间,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当面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工作。一些建议当场拍板,迅速实施,成为打赢武汉战疫的关键之举。

  刚到武汉时,邱海波负责巡查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3家医院,重症病房一床难求。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时,他建议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专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担任医疗组长。这条建议很快落实,大批专家迅速下沉,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重症患者缺床位、缺ICU医生……根据病情演变及患者急剧增加的现状,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又向有关部门紧急建议,除了3家定点医院外,武汉市区大型综合医院也应以收治重症患者为主,同时调度全国重症医学团队驰援武汉。这条建议,很快为亟需救治的重症患者腾出了1000多张床位。全国各地医疗力量驰援湖北的“大局面”也迅速形成,截至目前,全国调动的医疗力量已经远远超过汶川地震。

  专家下沉、全国驰援、方舱医院——大局渐定之时,回过头再看,这3条极具战略意义的建议,为决战决胜打下坚实基础。

  “现阶段的重点就是降低病死率。”“虽然叫新冠病毒,它也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已经有了治疗路径。”“要特别关注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治疗关口一定要前移。”“除非进ICU红区需要N95、防护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戴外科口罩就够了。”……每一次发声,邱海波都直面疫情关键,直击社会关切。这既靠专业,更需勇气。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医疗救治组(专家)组长黄英姿眼中,导师邱海波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的学者,危难时刻敢于担当,敢谏真言。

  沧海横流立砥柱,“医之大者”邱海波!

  “最恐慌”时定人心——

  “大多数危重患者都能救出来!”

  “事实证明,大多数危重患者都能救出来!”2月20日,邱海波的这一判断,令人精神一振。

  武汉战疫“满月”这天,邱海波得知一个无比欣慰的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一名患者,历经“重症—危重”阶段,现已转出了ICU。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重症患者化危为安。这不仅意味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到延续,更意味着“重转普”患者比例越来越高。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总体战”,对广大医护人员而言,面对的“敌人”不仅是陌生的病毒,还有比病毒传播更快的社会大众的普遍恐慌心理。物资抢购、过度防护屡见不鲜,疫情发布也常遭质疑。

  越是纷繁复杂的局面,越要有权威的声音。在疫情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节点,在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忙碌之余,邱海波都连续发声——

  “武汉会战”千头万绪,致胜关键点在哪里?邱海波一针见血:“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是当前临床救治最关注的问题,如何降低病死率,如何降低轻症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是医疗的关键和重点。”

  出院后新冠肺炎患者有没有传染性?会不会再次感染冠状病毒?邱海波一锤定音:“康复期病人和出院的病人一般没有传染性,目前尚无二次感染病例。”

  危重症病例有多少?新冠肺炎到底怎么治?邱海波实话实说:“目前危重症病例占到确诊病例的10%多一点,从救治成功率来看,远高于甲流、禽流感。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包括氧疗、免疫调节、营养补给等,目前已经有了规范的治疗路径……”

  “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关于疫情的权威信息发布。”邱海波说,民心定才能人心齐,才能众志成城打胜仗。为此,邱海波一个月中已经多次坐在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台上,直面各种疑问,回应热点问题。

  不仅有大场合发声的担当,更有“一对一”解惑的耐心。很多重症转为普通型之后,患者出于恐惧心理不愿搬出ICU,占用了宝贵的抢救资源。怎么办?“没事了,你很快就能出院!”这时,邱海波说一句话就管用。

  “不必看着武汉的数字就恐慌,因为武汉是疫情原发地,在暴发流行阶段流行强度高,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毒力就会下降,这是流行病学规律。事实上,外地重症病人的比例是很低的。即使在武汉,危重比例在减少,抢救成功率也远高于甲流和禽流感。”谈起当前武汉战况,邱海波既谨慎又乐观,既高度重视又坚信必胜。他透露两则好消息:一是从整体讲,目前床位基本满足病人需要,基本应收尽收;二是数据统计显示,专家最为关注的新感染病人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少了。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决战必胜,不胜不还!邱海波说,汉阳医院一名患者,因低氧在急诊时曾出现心脏骤停,今天去查房时已经拔管,人都能说话聊天了。“每天看到这些向好的新变化,我对明天充满信心。”

  匡时济世践初心,“医之大者”邱海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建伟 王世停 蔡蕴琦 王拓 视频 谭倩文 王子杰)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