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书画.收藏 > 正文

林岫写篆楷:“大佛不舞”妙不传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10 08:21:15
原标题:“大佛不舞”妙不传

林岫篆书自撰六言联: 横68cm,纵140cm。

释文: 雅德福缘门瑞; 澄怀笃志功成。

习篆多年,进步甚微。至今犹在坚持的原因,一则少幼习书始步,从刘思祖老师楷篆入门,虽然间有荒废,但爱好已成习惯,白发忽然思迁,恐无可能;一则平生教学古典文学,总觉得倚声的拙巧之论,与楷篆异同相及,譬如“拙胜于巧,近乎古朴;巧胜于拙,易乎伧俗”,皆可隐约通悟。于是,教学读书之暇,深信养拙避巧,研习楷篆不啻为工笔墨、祛伧俗之途径,故而时时徘徊其间,自娱自乐。

丙辰(1976年)秋暮,我从大兴安岭鄂伦春劳动的林场回到北京后,楷篆学习曾得到过大康先生多次指点和鼓励。特别是丙子(1996年)大康先生因小中风半身麻木,出医院后在家补定《古篆文部首》,我前去探望,又得大康先生一席教诲,对楷篆二体似有新的开悟。

当时,大康正跟两位烟台收藏者说话,桌上有几张某家的大幅“草篆”、“草隶”。他选出其中一幅认为“尚可探索”,指余者道:“现在书法诸体全要改姓‘草’吗?颠覆老祖宗的事必须慎重。要能颠覆得了,千秋那些聪明人都在礼让后贤?书法只有发展,没有颠覆。篆楷二体,绝对要保。你们见过大佛跳舞吗?篆楷就是大佛,大佛是不能跳舞的!”他从书架和案柜拿出一摞出版物资料,“你们看,古篆皆有正臣气象,往那儿一站,冠带肃然,可以景仰,可以敬服,独不可亵玩。汉字,也是创造吧?每个字都寄寓着先民的所思所想。这人把篆字写错,已经够呛,还弄得猴手猴脚,七杈八插,不堪入目……”

因为担心大康先生刚刚康复的身体,我岔开话题,说起日本七泽象声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的“金石书画展”,没承想,大康先生执着原题,继续发表他的感慨:“就这堆遗产,够学几辈子吧?很多古篆出笔偏重,正侧(锋)兼用,横画的中锋转而上,竖直画的锋转而左……这些都是信证无疑,‘妙处不传’的!我没顽而不化,经常在琢磨如何丰富篆书行笔的效果,但我不搞抛筋露骨,不拿恣肆粗野吹豪放,不拿柴火垛当雄强……”

数月后,再次探望大康先生时,我说起在书店见到新出版的《篆真字典》等书籍,他虽然喉部不适,发声受阻,还是再次说及“篆楷是大佛,大佛不能跳舞”。他说:“篆楷是书法发展变化之根基,楷体稍晚,自有其道理;为啥后来千秋不再有新体横空出世,怎么没人琢磨琢磨啊……”

“妙处不传”,古训,言学问关捩皆须学者自探。宋贤诗句的“妙处不传休草草”和“妙处不传今已矣”,以及清人印语“妙处不传”,非古人卖关子,个中细腻,止于知。

自听闻“大佛不舞”后,本人临习篆楷时也平心静气地多了一些敬畏,笔前尽量去除矜饰,留住一些庄严……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