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再添“神”作。继“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传奇”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雷作”来了——“包子雷”情节,近日出现在一部叫《敌后便衣队传奇》的电视剧中,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吐槽。
为什么说它堪称“里程碑式”的“抗日神剧”?只要看第一集,观众就能体会到此剧有多“创新”。抗日武装成立便衣大队,通过“比武大会”选拔队员,一位自称“爆破王”的战士马洛一上场,就狂怼他人,自封神奇。他掏出随身带的包子,给首长们每人送了一个,并表示,这包子可不只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孝敬”小鬼子的。只见他拿起一个咬一口,随手一丢,竟然炸了!然后他左右开弓,咬一口,扔一个,炸一个,笑嘻嘻地再扔一个,再炸一个……他还献宝似地搬出了一个箱子,从里面依次拿出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辣椒……嚼起来嘎嘣脆的胡萝卜向远处一掷,竟能爆炸,活生生地成了一个个“蔬菜雷”……这部电视剧对于抗日情节的杜撰,突破了关于土制武器的想象力极限,放到科技发达的今日也是不可能被试验或实战验证的“神话”,超越了此前所有“抗日神剧”的胡编乱造伎俩。
这些年来,“抗日神剧”一直盛行荧屏,受到观众的批评质疑。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曾有专题揭秘“抗日神剧”的拍摄:有的抗日剧,英雄徒手撕鬼子;有的抗日队伍中,战士成了掌握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的武林高手,可凭一身功夫与侵略者的机枪大炮相抗衡;更不乏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啥日常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变成神器……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情节荒诞离奇至此,审美导向错误至此,历史观混乱至此令人咂舌。恶搞、戏说、娱乐化倾向严重,是这类剧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抗日神剧”,广电总局曾发文进行整顿,对在影视剧拍摄中表现抗战、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的倾向提出过严肃批评。大约两年前,一部“抗日神剧”出现“裤裆藏雷”情节,广电总局要求其“停止播出、整治修改”。“抗日神剧”作为一个严重的文艺创作问题受到主流媒体关切。《人民日报》曾就“抗日神剧”刊文指出: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我们毕竟离那段存留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而现如今,一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如实反映历史的责任,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我解放”得相当彻底,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做掩护暴力刺激、一味追求视觉奇观和低俗情趣的一张虎皮……
笔者以为,影视文化艺术创作中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其实不过是当今文化领域“娱乐至死”精神的一种折射。这使人想起文化学者对当今“电视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历史“娱乐化”泛滥的批判。荧屏缺失文化、文化变成娱乐,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大众想通过电视剧了解历史,或至少是在不悖历史真相的层面上观赏具有合理虚构成分的影视剧,但历史在一些创作者这里,却仅仅是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对象而存在于画面里——歪曲和化解历史严肃性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比这更加彻底了。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性。它表明“文化即娱乐”已日渐成为电视和演艺行业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在一些电视人、演艺界人士这里已成为相当顽固的“理念”。
我们当然不主张娱乐和文化应当势不两立,也不认为电视不能展示娱乐性内容,但如果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如果“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那么,电视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功能也就是一句空话。日前,著名演员陈道明对这一现象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态度,他说有些戏自己是不拍的,比如“伪历史剧”和“抗日神剧”,因为“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问题,我想90后、00后、10后看现在的抗日剧,是不是会认为抗日就是那样?演员对社会的责任是什么,你必须要鉴别,输出给社会(的作品),是不是能起到温暖人、改变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演员,推而广之,在影视剧制作输出播出链条上所有的相关从业者,都应该有陈道明所说的此一行业的文化自觉、对于价值的鉴别能力,能够对社会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抗日题材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斗争是复杂的、艰巨的、严肃的,它在矛盾冲突中呈现的人性侧面是复杂的,它通过揭示正义与邪恶较量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激烈性,反映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故而,它借助各种手段,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应该是历史的、真实的、严肃的。抗日题材剧担负着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艺职责,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认真对待。如果用娱乐赏玩的态度,以游戏、戏说甚至“神化”的方式处理抗日题材剧,通过经不起推敲的荒诞情节所营造出的是廉价的精神胜利、臆想的百战百胜和失真的英雄主义,可能让观众愉悦一时,其本质却是十分浅薄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欺骗。
该向“抗日神剧”说再见了!类似“包子雷”的一波又一波“雷”剧,还要污染荧屏和网络多久,才能被淘洗和治理干净,这是电视剧创作者和电视网络播出平台必须警醒的,也是广大观众所期待解决的。(杜浩)
相关链接
这些匪夷所思的镜头,接二连三“雷”倒过观众——
◆《抗日奇侠》:因剧中台词“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被热议,镜头“手撕鬼子”更是让人咂舌。
◆《一个鬼子都不留》:剧中杀猪匠和杂耍班班主利用杀猪刀、石块、弹弓、飞针等各种东西打杀鬼子,最终成长为抗日英雄。
◆《战旗》:演员把手榴弹捆成一把,瞬间变成了一块造型非常像“奥利奥”的炸弹,把躲在山洞里的鬼子炸到墙上去,抠都抠不下来。
◆《孤岛飞鹰》:故事背景是1938年,而主人公手中的冲锋枪在1941年后才作为苏军陆军装备投入使用。剧中还有很多武器“穿越”年代。
◆《一起打鬼子》:剧中主角银妹去看望被鬼子关押折磨的棒子,在日军面前缠绵,并以“裤裆藏雷”绝技引爆手榴弹炸死日军并牺牲。
◆《永不磨灭的番号》:孙成海营长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直接把一架日军飞机打了下来。尽管该剧阵容制作都不差,但仅凭这一幕也被列入“抗日雷剧”。
◆《敌后便衣队传奇》:“爆破王”战士掏出随身带的包子,咬一口,随手一丢竟然炸了……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