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这支部队让暴恐分子闻风丧胆
真汉子,流血不流泪!
大丈夫,应顶天立地!
敢冲锋、敢亮剑,一切从难为实战!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怕死咱就不当兵,硬着子弹上一线!
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闯不过的关!
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翻不过的山!
他们以善打硬仗、敢打险仗远近闻名
他们逢敌亮剑,哪怕对手再凶狠再强大也绝不退缩!
他们是天山脚下一把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反恐尖刀”
“你们中队战功卓著,果然名不虚传”是习主席对特勤中队的最高褒奖!
50多场真刀真枪的反恐战斗都完胜,足以说明特勤中队官兵过硬的底气!
在特勤中队,血战到底绝不是一句口号或是一种形式,它已渗透到官兵的一点一滴!
“一次受伤不算伤,十次受伤弱变强,百次受伤炼成钢!”伤疤,成就了特战队员刻进血肉中最美的勋章。
他们就是——驻守在反恐一线的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
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的故事
生死突击12秒
X年X月,一伙手持武器的暴恐分子在某县实施破坏活动后逃窜至来克村,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对其实施了包围并与之对峙交火。特勤中队参战官兵在时任中队长王刚的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对暴恐分子实施突击捕歼,成功消灭暴恐团伙。中队长王刚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
X年X月X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营区内响起,中队官兵闻警而动,在中队长王刚的带领下迅速奔赴任务区域。
行进途中,王刚向特战队员们通报了任务情况:前几日5名暴恐分子潜逃至来克村,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发现并包围。暴恐分子手持枪支、炸弹等武器,依托房屋负隅顽抗,与公安干警武力对峙。上级要求中队官兵前往处置。
到达现场后,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暴恐分子经验丰富,利用手中武器不断向开展侦察的公安民警实施攻击,尽管现场已经严密封控,但处置警力始终无法找到战斗突破口。
在侦察小组和“三战”小组的掩护下,中队长王刚带领第一突击小组,悄悄爬上暴恐分子藏匿的房屋顶部,向屋内集中投掷了催泪弹,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狡猾的暴恐分子依托房屋结构特点,将人员收拢在隔壁房屋死角处,让原定利用催泪弹造成混乱的机会突击抓捕的计划搁浅。
就在双方对峙的紧张时刻,2名负责侦察工作的公安民警在行动时不慎暴露,暴恐分子疯狂开枪攻击,造成民警1死1伤,现场的气氛骤然升级。担负突击任务的中队特战队员们义愤填膺,要不是王刚及时指挥,他们就要冲进去和暴恐分子拼命。
在经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后,王刚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决定采取兵分两路、侧翼佯攻骚扰、正面突击的战法。他带领8人组成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悄悄逼近房屋正门。突击命令下达之前,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突入房屋将要面对的是暴恐分子的枪弹炸弹,稍有疏忽就会血溅当场,这个时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战关头。
“三、二、一!”随着一声命令,处在最前面的王刚飞身一脚把门踹开,正准备突入房屋,暴恐分子突然向他们脚下投来一枚手榴弹,他当机立断,飞起一脚把手榴弹踢开,冒着暴恐分子的火力一个滚翻进入屋内,在浓浓的烟雾中,依稀判定了恐怖分子的位置后迅速开枪射击,随后突入的特战队员也一并开枪,一举击毙4名暴恐分子,击伤抓获1人,缴获猎枪2支,子弹9发,手雷两枚,炸药20公斤,这场决定生死的突击战斗仅持续了12秒。
极限搜捕两昼夜
狭路相逢显胆气
X年X月X日,x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伙暴恐分子先后袭击乡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分别在10个地点拦截打砸焚烧过往车辆、砍杀无辜群众,致使数十名无辜群众牺牲和受伤。特勤中队官兵参与对暴恐分子的搜捕任务,经过连续4天的搜索,参战官兵于X月X日晚与暴恐分子遭遇。官兵在交战中击毙9名暴恐分子,圆满完成任务。其中下士吴蛟在战斗中单独击毙6名暴恐分子,荣立一等功。参战战士郭栋栋、贺洪良荣立二等功。
X年X月,坐落在南疆丝路的喀什市张灯结彩,迎接即将举行的“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
X月X日,正在担负喀什市巡逻和备勤任务的特勤中队官兵突然接到命令——向某县开进!
“某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据公安部门通报,目前已经造多人死亡,暴恐分子劫持了两辆客车逃窜……”听了中队长刘琳的通报,官兵们个个义愤填膺。
达到任务区域后,官兵迅速按照联指命令,与公安民警一同对任务地点展开搜索,可是狡猾的暴恐分子化整为零,依托乡村田间地形藏匿逃窜,官兵们连续搜索3天仍不见敌人踪影。
X月X日下午,中队突然接到情况通报,一伙暴恐分子遭民警和武警堵截后藏匿在一片树林中。官兵个个摩拳擦掌,兴奋地赶赴现场。
在方圆20多公里的任务区域,地形十分复杂,沙丘地、红柳滩、芦苇荡、棉花田,这些都为暴恐分子藏匿逃窜甚至是袭击部队提供了掩护。
参战官兵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小心翼翼地展开搜索。在搜索到一片芦苇丛时,2名藏匿的暴恐分子突然跳出来挥刀向特战队员贺洪良砍去。
砰!砰!随着几声枪响,战士吴蛟率先开枪击毙了暴徒。就在特战队员慢慢往前移动查看躺在地上的暴徒时,右侧芦苇丛中又跳出来一名暴恐分子向他们挥刀冲来,吴蛟果断抬手开枪,将暴徒击毙在距离他们仅有2米的地方。
“小心!集中精力,搜索前进!”队员们相互提醒,继续搜索前进。这是天色渐渐暗下来,他们开启战术手电,放慢脚步继续搜索。突然,前侧树丛中一道寒光在手电光束下闪过,特战队员们立即意识到很可能是暴恐分子持刀埋伏。
果不其然,藏匿的暴恐分子意识到位置暴露,狗急跳墙冲了出来,被吴蛟开枪击毙。藏匿在附近的另外几名暴恐分子也相继暴露,分别被官兵击毙。此役参战官兵共击毙9名暴恐分子,圆满完成任务。
大漠虎啸
刘志军,1986年3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河北遵化人,现任四支队工兵中队中队长。先后参加5次战斗,在参与处置X年某县“X•X”战斗中表现英勇,荣立一等功,2009年被表彰为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年仅23岁的武警战士,英勇无畏一举击毙2名恐怖分子,被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誉为惩恶扬善的“大漠之虎”。他,就是一等功臣、新疆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原特勤中队班长刘志军。2009年6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揭晓,刘志军荣登榜首。
虎威在生死考验中彰显
X年X月X日,一伙丧心病狂的歹徒杀害某县几名设卡工作人员后,又在某县制造了一起暴力袭警事件。
面对暴徒的恶行,刘志军义愤填膺,主动请战,随第一梯队赶到了事发地域,实施外围封控,设卡堵截。他与战友们一起进行了拉网式搜索排查,未果。第三天,官兵们又开始新一轮搜索时,一村民反映,1个小时前有个男子到他家讨吃,形迹可疑。官兵们判断暴徒可能就藏身于此,但此时,刘志军和战友们已40多个小时没合眼,体力消耗到了极限。盛夏的玉米地暑热难耐,汗水流过玉米叶划伤的脖颈如针扎般刺痛。刘志军全然不顾,始终冲在最前边。
当刘志军和战友们搜索到一小块玉米地时,突然,一伙手持砍刀、长矛的恐怖分子向刘志军扑了过来,朝他乱砍乱刺。刘志军一脚踢飞了一名恐怖分子的砍刀,顺势用枪托将其打翻在地。不料,未等他缓过神来,另一名恐怖分子的长矛又向他的咽喉刺来,刘志军躲闪不及,长矛刺到了他的嘴里,刹那间,4颗门牙脱落,嘴唇、舌头和喉部被刺裂,鲜血直流。他强忍剧痛,后倒的同时,抬手将2名歹徒一一击毙。
“生死一线”的决斗
甘文杰,1982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14年12月退伍,甘肃临洮人。2007年从事排爆工作以来,先后参加10余次排爆任务,排除爆炸物81枚,2012年被喀什地区表彰为维稳先进个人,在处置X年疏附县“X•X”事件中荣立一等功。
X年X月初的一天,死神再次向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原上士甘文杰发起了“挑战”。说是原上士,是因为此时甘文杰已经脱下了军装,严格意义上讲,退出现役,名义上已经不是一名军人。
此次排爆危险史无前例。危机时刻,领导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召回转业待安置的甘文杰前来排爆。
“你这是用生命在与死神作赌注。”挂断电话,亲朋邻居都有不同声音,但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父亲已经去世,家中还有重病的老母亲需要他照顾。再说,既然已经脱下了军装,没必要再去拿生命冒险,去做这生死未卜的任务?
“曾经是个兵,一生都是战士。其实,这次排爆的危险程度,我心里非常清楚。虽然戎装已不在身,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必须要顶得上去。”甘文杰心里明白,排爆是个“生死一线”的险活儿,一根线剪错就可能碎尸当场。但自己作为组织培养多年的党员,关键时刻决不能退缩。
经过连续9个小时的战斗,甘文杰成功排除9枚爆炸物,就在大家准备“收工”之际,一枚定时炸弹把大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时间只剩下最后30秒!爆炸装置外壳已打开,三根不同颜色的电线摆在眼前。
到底该剪哪一根?这一选择,可谓是“生死一线”。所有的人都为甘文杰捏了把汗——剪错了,意味着血肉横飞!
20秒,10秒,还有5秒……甘文杰并没有慌乱,瞄了一眼滴答的秒针,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爆炸装置的线路,然后冷静而快速地做出了选择——剪断了红线。
咔嚓一声,一片寂静,炸弹排除。在“生死一线”的抉择中,甘文杰又一次穿越了死亡。
穿越死亡,靠胆气,更靠能力。一有时间,甘文杰就钻到中队排爆研究作业室,研究学习历次战斗排除的爆炸装置,电路图、排爆技能等书籍看了不下20本。
甘文杰喜欢看电路图,甚至自己设计爆炸装置,只要一有空就进行相关实验,琢磨各种爆炸装置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有的战友不解,劝他“别瞎琢磨些没用,暴恐分子没那么狡猾。”可他说:“我们在进步,暴恐分子一刻也没闲着。”
每次排爆归来,甘文杰都会将拆除的爆炸物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重新做一遍,并填充上适当的火药,让班里的排爆手再次实施排爆,中队干部有些担心,怕出问题。甘文杰说,只有尽量贴近实战才能训练出真正的排爆手。
扎实的训练为甘文杰蓄足了来之能战的底气。8年来,他参加战斗十余次,一次次穿越死亡,没有一枚炸弹在他手里出现问题。
正是凭着多年如一日的韧劲,甘文杰不仅练就了一身排爆硬功,还带出了一批过硬的排爆人才,先后培养了60多名优秀排爆手。
英雄不是天生的,必然有其成长的沃土。近年来,该支队紧密结合当前反恐斗争形势,大力开展新一代革命军人教育,把执行重大任务作为铸牢军魂、培育战斗精神的“磨刀石”,使官兵执行一次重大任务,经受一次锻炼,战斗精神就得到一次提升,培养出一批忠诚于党、敢打能拼,在强敌面前敢于亮剑,听到军号就热血沸腾的血性军人。
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2015年5月底,甘文杰办完转业手续才离开部队。临别时,部队领导对甘文杰说:“真正的军人,除了胜利,别无所求;除了使命,别无所虑。你就是这个样子!”
一场捕歼战撂倒六暴徒
吴蛟,1994年10月出生,2011年12月入伍,现任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二班副班长,多次参加暴恐事件处突任务。X年X月,在处置某县“X•X”暴恐事件中单人击毙6名暴恐分子,荣立一等功。
“12村北侧棉花地发现逃窜的暴恐分子,要求部队紧急驰援……”对讲机里传来暴恐分子行踪的消息,参加捕歼战斗的官兵神经又绷紧了几分。
一场反恐搜索战斗,特勤中队官兵们闻令即动。吴蛟和战友奋力向搜捕地域奔袭,3公里的沙土路,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地情况十分复杂,植被茂密,一边是两米多高的芦苇草丛,一边是低矮的棉花地。
“停!危险!芦苇丛交给我们!你们去搜棉花地,那里的视线开阔些。”吴蛟见新兵准备去芦苇丛搜索,立刻喝住了他们。
说罢,吴蛟带着老兵贺洪良一个箭步,跳进了满是芦苇的壕沟,草丛瞬间淹没了他们,只能隐隐约约看见晃动的脑袋。
果不其然,小组搜索过程中,芦苇丛中响起了第一声枪声。
“贺洪良,小心!”吴蛟提醒贺洪良的瞬间,果断朝2名暴恐分子开枪,将举刀从右前方砍向贺洪良的暴恐分子一举击毙。
“太危险了!”吴蛟一把将贺洪良拉在身后,“小心点,前面的草越来越密,情况还不知道咋样,跟在我后面见机行事。”
话音刚落,贺洪良右后侧又窜出1名暴恐分子,挥舞着砍刀朝贺洪良砍来。吴蛟调转枪口,据枪、瞄准、击发,一连串动作完成的干净利索,没有半点犹豫。枪响的瞬间,那名暴恐分子应声倒在了贺洪良不到2米的身后。
“小心!集中精力,搜索前进!”吴蛟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小心翼翼地和战友协同搜索前进,一直冲在小组队形的最前面。
天色越来越暗,苇草丛也越来越密集,空气紧张的要爆炸。吴蛟右手端枪,左手一点一点拨开草丛,突然,在战术手电微弱灯光的照射下,一束寒光射入吴蛟的眼里,他立马示意停止搜索。
“你留在这警戒,我去看看。”吴蛟敏感地意识到,这肯定是暴恐分子手中刀斧反射的光,暴恐分子就在不远处。他再一次冲在了贺洪良的前面,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在这次紧张激烈的战斗,吴蛟共击毙了6名暴恐分子。
“经过这次战斗,我才深刻地品味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在这里,战友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同生共死,而是你生我死。”事后,贺洪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次战斗击毙6名暴恐分子。消息传开,吴蛟成了中队公认的勇者。但所有人都明白,反恐战斗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战斗,光靠勇敢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能打胜仗的能力才行。
过硬的本领练中来。训练中,别人徒手跑五公里,他就沙背心、沙绑腿不离身;为保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半小时不动;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每天盯着手表秒针训练,5分钟不眨眼……靠着这股韧劲,他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练就了一身反恐硬功夫。
在这个中队像吴蛟这样能打胜仗的战士还有很多。近年来,这个支队结合地处反恐斗争最前沿的实际,立足复杂艰苦条件练兵,设难局、迷局、困局、危局,在“生死之战”中锤炼官兵血性,练强打赢本领,一大批反恐精英脱颖而出。
敢拼命的小个子
刘琳,1986年10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贵州普安人,现任四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先后参与了“穿山行动”、“08—5”等4次重大军事演习,5次受嘉奖,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代表支队、总队参加各类军事比武并取得了由于成绩。在参与处置X年某县“X•X”战斗中,荣立一等功。
一米六五的个头,相貌平平,皮肤黝黑,乍一看,这和普通中队的战士没啥两样。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身材精瘦的小个子,竟是特勤中队的中队长。
说起进特勤中队,刘琳还有点不好意思:“那是我软磨硬泡才进来的”。2005年4月,时任特勤中队排长的木扎帕来到刘琳所在中队挑选特战队员苗子。虽说中队干部力荐刘琳,可木扎帕一见刘琳就把他“枪毙”了,原因很简单——又矮又瘦。
没想到,刘琳一手拿着誓入特战队的“决心书”,一手掂着一块砖头,当着木扎帕的面表演了单掌劈砖的绝活。看罢,木扎帕有点动心,把刘琳纳入了选拔的苗子。
到了特勤中队,刘琳给自己定下硬指标:每天坚持完成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个、深蹲起200个、哑铃扩胸100个、单(双)杠100个,遇有5000米跑时,穿沙背心、绑沙袋从没有间断过,训练标准比中队其他同志都提高了一个档次,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
2006年4月,总队举办第一期预备特战队员集训比武,刘琳代表支队参赛光荣入选。开训第七天,在三百米障碍第一次训练中,他不小心崴了左脚,当时伤势非常严重,脚踝瞬间肿的像馒头那么大,在场的战友都劝他回班休息,他不领情。当领导逼他回去时,刘琳向领导请求道,300米障碍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动作要领还没有完全掌握,就让我待在训练场看着大家,也好体会体会要领,领导拗不过他,答应了他的请求。
2007年8月,刘琳又一次被选派到总队,参加武警部队军事科目演示。演示任务中,他为了提高换弹夹速度,和战友们原地闭上眼睛比换弹夹,从10米距离上快速跑到射击地线换弹夹,一次又一次,肘子磨破了,胯骨摔肿了,但刘琳一不叫苦,二不叫累,直到认为练到极限了,心里才感觉到些许踏实。在据枪训练时,他和战友们比吊砖,一块、两块、三块、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就这样经历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在汇报演示时,他所在的班以最快速度将钢芯靶打到,受到了观摩组的一致好评。
刀在石上磨,兵在苦中练。正是因为有日常的点滴积累,刘琳练就的硬功夫,终于在实战中派上了用场。
X年X月X日晚,中队正在组织晚点名,通信员王磊突然跑过来,将电话接阅单呈给了中队长文飞。接到命令后,刘琳带本班战士乘车紧急赶往事发地域。
搜索一整天后,仍未见恐怖分子的影子。搜捕行动进入第三天,当时刘琳组正在补充给养,馕还没有噻到嘴里,突然接到命令,迅速赶往克乡三组方向实施增援。
到达预设区域后,联指下达命令,由武警和民兵混编成一字横队,对最有可能藏匿恐怖分子的地域进行搜索。此时子弹已经分发到人。刘琳两天没合眼的倦意早已没了踪影,兴奋而又紧张,紧张而又谨慎。为安全起见,每搜过一遍玉米地,他都要仔细清点本组人员。
时间定格在X月X日中午,当刘琳带小组成员搜索到一片两侧为棉花地,唯有中间是单独的玉米地时,突然几声清脆的突击步枪点射迎面传来。“卧倒”,刘琳大喊了一声。当旁边的战友和民兵迅速卧倒后,他沉着地拉枪击上膛。此刻,刘琳的位置在玉米地与棉花地的交界处,距棉花地大约两至三米。突然,两名恐怖分子一边叫嚣着反动口号,一边从玉米地里跳出来、挥舞着长刀向刘琳冲砍过来。“站住,开枪了!”刘琳口头警告无效后,果断击发,2名恐怖分子应声倒地。
反恐尖兵领头雁
王刚,男,汉族,1972年11月出生,新疆阿克苏市人,1991年12月入伍,现任新疆总队三支队支队长,上校警衔,大学文化。入伍26年,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奋战在反恐处突最前沿,勇上一线,敢打硬仗。先后5次参加重大战斗任务,13次参加抢险救灾任务,30余次执行大型临时性警卫勤务、重大演习及汇报表演,2次荣立一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12次荣立三等功,2002年当选喀什地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带兵干部”、“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表彰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入伍十几年来他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始终奋战在反恐一线,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先后参加捕歼战斗3次,击毙歹徒4人,带领官兵累计击毙暴力恐怖分子8人,击伤4人,缴获各类枪支2支,子弹9余发,炸药20余公斤,各类凶器20余件,有力的打击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他还先后参加抢险救灾13次,完成大型临时性警卫勤务、重大演习及汇报表演30余次,受到了上级首长和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誉。
身处险境、临危不惧。“马革裹尸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入伍26年,他数次参加捕歼战斗,一次次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却一次次挺身而出,毫无畏惧,不辱使命。新疆喀什地区历来就是反恐斗争的最前沿,“三股势力”活动异常猖獗。X年X月,一伙暴恐分子残忍杀害5名群众后,逃窜至来克村的一个居民房内,恐怖分子做困兽之斗,疯狂开枪还击,一名公安干警不幸牺牲。
在此情况下,时任特勤中队中队长的他主动请战,带领8人组成突击队,准备实施强攻。突击行动发起后,他飞身一脚把门踹开,突然发现在大门右侧一米处有一枚自制的手榴弹,他当时来不及多想,飞起一脚把手榴弹踢开,一个滚翻进入屋内,在浓浓的烟雾中,依稀判定了恐怖分子的位置后迅速开枪射击,恐怖分子一举被击毙4人,击伤活捉1人,缴获猎枪2支,子弹9发,手雷两枚,炸药20公斤,我方无一伤亡。
沉着冷静、指挥若定。“要当就当打的赢的指挥员”,这是王刚的口头禅。平时的潜心研究和历次实战的检验让他养成了坚定沉着,果敢冷静,勇上一线的优秀品质。X年X月X日,正值举国同庆奥运召开之际,某县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4名负责公路设卡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民兵,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歹徒袭击,造成3死1伤,X月X日,这伙丧心病狂的歹徒,又在某县将正在实施搜索的警察和民兵砍死3人,砍伤数人。15天内,6条人命,多人受伤,恐怖分子矛头直指党和政府权力机构,气焰十分嚣张。
时任大队长的王刚根据上级命令迅速前往事发地域实施捕歼。到达目的地,已是半夜,能见度差,不利于搜索捕歼,他果断做出了“卡口制路、控点制面”的部署,并将官兵分为10人一队,5人一组,小组之间火力交叉,相互掩护,达成了严密封控的态势。他强忍着胃溃疡的疼痛,逐点查看部署情况,直到天亮。X月X日清晨,他迅速调整部署,带领部队展开了长达46个小时的高强度搜捕,始终站在最前面。29日下午19时左右,他带领队员们搜索至英尔力克乡5小队一片玉米地时,突然,这伙恐怖分子冲了出来。一恐怖分子用刀将一名民兵砍伤,另一恐怖分子用长矛突然刺向我特战队员刘志军,刘志军躲闪不及,面部被刺中,鲜血直流。刘志军反应十分迅速,在被刺中后迅速开枪还击,当场击毙2人。这时又有几名恐怖分子手持砍刀冲了过来,王刚大喊一声“卧倒”,并果断下令开火。与此同时,他向空中鸣枪2声,吸引其它搜索分队前来增援。特战队员们听到命令后,迅速卧倒并开枪还击,当场击毙恐怖分子6人、击伤3人,缴获长矛一根、长刀9把、匕首11把、电警棍1根,整个战斗用时30秒,耗弹33发,经过46个小时的连续战斗,“8•27”捕歼战斗圆满完成。
危难时刻,勇站排头。从中队长到支队长,每次一有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有重担第一个挑,有危险第一个上,这是他多年以来恪守的“为将之道”。他曾回忆说,当他还是一名战士时,参加了处置某地区的“X•X”骚乱事件,正是干部冲在第一线、挡在最危险的地方,才使他们这些士兵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无畏的勇气。2003年2月24日,喀什地区某县发生了7.2级大地震,他带领中队官兵日夜不停的从废墟里救伤员,抢物资,力求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受灾现场一片废墟,余震不断,他带领着官兵正在一间危房中抢运受灾群众急需的粮食。突然,大地剧烈的抖动了几下,是余震。新兵刘名扬还从没见过这种场面,愣在那里,王刚见机一个前扑,把刘名扬推出了房子。此时,房子哄然倒塌,当大家从一片烟尘中找到他时,他的左腿已经被一片废墟埋住,所幸只受了点轻伤。2002年1月,喀什西克尔水库告急,水位直逼最高警戒线。突然,一处堤坝出现管涌,形势十分危急,他来不及考虑,冒着零下几度的气温,飞身跳入刺骨的水中,奋力将缺口堵上,整个人都冻成了“冰棍”。X年X月X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喀什相继发生了“X.X”骚乱事件,刚刚带领特战队员比武归来的王刚紧接着又投入到维稳任务之中。他不分白天黑夜的穿梭于各执勤点和打击队,与大家一起睡马路,躺车厢板,严密部署防袭击工作,结合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组织大家展开针对性训练,官兵无不为他的工作精神所折服,大家都说他是累不垮的“铁人”。
“铁豹”班长
王铁豹,1987年5月出生,2007年12月入伍,2012年12年退伍,甘肃天水人,中士警衔,现任特勤中队二班班长。参与处置“X•X”暴骚乱事件,在处置“X•X”“X•X”系列暴恐事件中,荣立二等功。
“排爆除险,九死一生。”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一件件神秘陌生的爆炸物都存在着难以预知危险和圈套,时刻处在生死边缘的王铁豹,多年来始终兑现着“有危险我先上”的誓言。
X年X月X日晚,这是一个星期六的夜晚,特勤中队刚吹响就寝哨就接到支队紧急集合命令,喀什市阿娜迪尔医院门口一面包车发生爆炸!大队长王万岗迅速带领特勤中队搜排爆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到现场后,冒着连环爆炸的危险,王铁豹第一个进入核心区域,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嗅觉,相继将8枚爆炸装置,成功转移至“无人区”,待撤离现场时已接近凌晨四点。
X年X月X日,王铁豹又和其他战友奉命前往喀什公墓郊区对“X•X”转移的爆炸物进行排除销毁工作,到达公墓准备排爆时,喀什某街道发生了“X•X”爆炸案。这意味着排爆工作将无法继续进行,他与战友迅速赶往事发地点进行处置。
至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王铁豹每一天只能休息短短的几个小时,每一天都在忙着对爆炸物的销毁与取证工作。
勤学苦练当精兵。2008年,王铁豹光荣的成为一名武警。在部队的5年的时间里,他参加过多次排除哑弹、销毁弹药、抢险救灾任务。这项工作随时都充满着危险,王铁豹却说:“这个职业总得有人干吧,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每一次的专项训练中,王铁豹都一丝不苟,刻苦专研,苦苦地摸索如何更好的使用排爆工具;作为军械管理人员,能否给其他的战友进行简单、使用,教会他们通俗易懂的方法,让他们能熟练掌握排爆工具。他钻进了知识的海洋,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终于寻找出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
“X•X”“X•X”暴恐案的成功处置,并为公安审判机关顺利提供第一手资料,这都得益于他平时的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以及胆大心细的性格。
献身使命终不悔。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为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奉献自己。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次演练间隙,王铁豹还带领队员们唱起豪迈激越的战斗歌曲,将大家的士气调动起来。
带兵贵在带气。王铁豹不仅自己豪气满怀,所带的兵也个个虎气生生。新兵到了他手下,都能被带成嗷嗷叫的“小老虎”。
“战有虎胆,打有虎威,杀有虎气”,正是官兵需要具备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品格。10公里越野是王铁豹和战友们每天的必修课,每人每次负重都在30公斤以上。每次训练结束,沉重的背囊绳将肩膀都勒出了一道道紫色的血印;射击训练枯燥乏味,他带领战友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据枪、瞄准、射击的每一个动作,领会其动作要领;排爆训练危险重重,他带领大家认真训练,潜心摸索,毫不畏惧;徒手攀爬如履平地,高空索降凌空而下,实弹射击百发百中……
刻苦的磨砺,练就了王铁豹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的顽强战斗作风。在多次执行任务时,他随队执行武装驻守任务期间,带领全班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行动中,他多次主动请缨,用娴熟的专业技能,准确快速地将哑弹移至安全区域诱爆,成功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书生亮剑不寻常
提起特勤中队指导员杨皓,战士们个个竖起了大拇指。别看大学生特招入伍杨指导员书生气十足,豪气胆气更是不少。
2013年支队领导找到杨皓谈话,提出要调他去特勤中队任副指导员,身边的人都暗暗为他担心,还有的人劝他:特勤中队工作标准高、训练强度大,干部骨干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到特勤带兵又苦又累,还是考虑一下再答复领导。
杨皓只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收拾行装到特勤中队报到了。
“人往高处走,特勤这么好的单位,能来这里工作就是我的成绩,我来这里就是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扛枪打仗的!”
杨皓一番豪情满怀的队前自我介绍着实吸引人,中队战士们都对这位新来的大学生干部很好奇。“听说新来的副指导员文武双全,不仅学问高,而且还参加过军事比武,可厉害了!”
战士们的议论第二天就得到了证实。中队组织楼房攀登训练,这是个难度很大的课目,参训人员要在负重近20公斤的条件下攀爬上18米高的楼房,官兵都把这项课目作为衡量一名优秀特战队员的标准之一。
编入班训练序列的杨皓与战士们相同着装,只见他略微整理了一下装具,便以娴熟的动作完成了训练内容。当负责计时的班长报出“32秒”的成绩时,中队官兵一下子炸开锅式的欢呼起来,这个成绩已经达到了中队优秀特战队员的水平。“出手果然不凡!”战士们暗暗佩服。
2013年年底杨皓就任中队指导员后,不仅在创新政治教育方法上赢得战士们一致欢迎,军事训练的金点子也不少。他和中队长一道,领着几个班长对障碍、射击、攀登等多个重难点课目训练模式进行了研究改进,他自己还担负了室内快速射击、一招制敌动作等多个课目的教练员。
中队战士都说,别看我们指导员斯文有礼,书生亮剑可非比寻常,这样的政工干部咱们都欢迎!
迪拉乌尔的英雄梦
维吾尔族战士迪拉乌尔至今难忘,妈妈送他踏上从军列车时充满期望的眼神。迪拉乌尔一直都有一个梦想,也可以说是对家人有一个承诺,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战队员,在战场上杀敌建功。
迪拉乌尔的梦想要从一次看报纸时说起,他从一篇报道上看见了特勤中队的一名战士在参加战斗中英勇负伤依旧坚持战斗完成任务的感人事迹,从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也要参军到部队,像这名战士一样当一个有本事能打胜仗的军人。
起初,妈妈不太同意他的想法,觉的当兵太危险了,心里放心不下。迪拉乌尔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向妈妈承诺,一定也要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迪拉乌尔成功入伍并成为了特勤中队的一名战士,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这里看到了报纸上的那位英雄——在反恐战斗中荣立一等功,并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刘志军。
英雄的事迹激发着英雄情怀,迪拉乌尔更加坚定了要刻苦训练建功立业的决心。到中队以后,迪拉乌尔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技能。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摔跤专业,而且获得省赛68公斤级第三名,训练间隙他主动教战士摔跤,提高与敌近战时的灵活性。因为他汉语说的好,迪拉乌尔经常任中队的翻译,并多次协助部队完成任务。
X年X月X日,喀什地区再次发生暴恐事件,迪拉乌尔激动万分,他告诉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自己作为特勤中队的兵,就是要上战场打胜仗,用英雄的事迹兑现与母亲的承诺。
在战斗中,迪拉乌尔担负了一线侦察和翻译任务。面对穷凶恶极的犯罪分子,他思维敏锐,胆大心细,成功获取了重要的侦查情报战,为部队完成任务作出了贡献,战后支队为他荣记了三等功。当他将立功的喜讯告诉妈妈时自豪地说,如今我也是战斗英雄了,这个兵没白当。
特殊的葬礼
2013年7月的一天,出奇的热。在特勤中队训练场边上,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葬礼。官兵们心情异常悲痛,他们正集体向战友——军犬“茱丽”作最后的道别。
这天早上,中队训导员杜伟和往常一样,打开犬舍的门,给犬喂食。当来到刑侦犬“茱丽”身边时却发现“茱丽”一动不动,杜伟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因为他知道“茱丽”已经活了十三年了,相当于人七十岁的高龄。杜伟连忙喊了声“茱丽”,“茱丽”依然没有反应,杜伟蹲下来摸了摸“茱丽”的身子,发现已经冰凉,“茱丽”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杜伟的眼泪一滴一滴落到了“茱丽”身上,就在前一天,“茱丽”还用头蹭着他的脸,可转眼就是永别。杜伟抱着“茱丽”的头久久没有放下。
随后,杜伟向中队报告了“茱丽”离世的事,中队指导员王建听后也是久久沉默,多年来,中队的警犬和大家和生活工作在一起,已经和战友一样亲密了。而且“茱丽”的兵龄比中队大多数兵都要长。
指导员王建立即安排杜伟和中队两名战士在训练场附近挖了个坑,而且特别交待,不要离营区太远,希望“茱丽”死后依然可以看到它生前训练、生活的地方。
紧接着,王建又将全中队官兵集合起来,向他们传达了“茱丽”离去的消息,中队有许多战士都曾和“茱丽”结下过深厚的感情,听到这个消息,眼睛里也含着泪水。
“茱丽”的墓地挖好后,王建找来一面军旗盖在“茱丽”身上,然后让战士抬到墓地。
中队全体人员都来到墓地前,整齐列队,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曾是“茱丽”生前和战士一起训练,跑步的地方。
王建饱含深情地说:“茱丽”在中队服役了许多年,是我们的老战友,它曾为国家出过力,为部队做出过贡献,现在它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以军人的礼节为它送行。
最后,“茱丽”开始下葬,全体默哀三分钟,王建下口令,集体向“茱丽”敬礼。
那个特殊的葬礼让全中队的官兵都记忆深刻,他们也深深地懂得了,一个英雄集体永远不会舍弃任何一份战友感情。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