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书写民族团结发展的中国故事——写在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建立7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荣启涵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70年只是短短一瞬;但在一项制度的发展进程中,70年足以书写光辉一页。
1947年,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典范。从茫茫草原出发,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70年来,各民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引下,同奋进、共成长,经历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历程,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民族治理的“中国模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于我们党对国情的准确把握,带来了民族关系和民族事业的深刻变革
神州北望,风光旖旎。盛夏的内蒙古兴安盟,充满生机。
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成立时,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还叫王爷庙。
“那时这里只有一条街,沿街用黄土混着干草盖起一排排歪歪斜斜的土房子。”91岁的乌兰浩特市民李昆回忆道。
如今,李昆最喜欢让孩子开车带自己在开阔的马路上兜风,看看越盖越高的楼房,品品越来越好的时光。
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诞生地的发展变迁,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写下光辉注脚。
70年来,从无垠草原到苍劲大漠,从巍巍长白到边关南陲,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
截至2016年底,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
70年来,从被确定为基本政策,到以宪法为基础和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制体系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和活力,来自中国共产党不断面对社会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国情和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竞红说。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漫长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自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对民族问题的主张。历经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淬炼,我们党不断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对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考日趋成熟,创造性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说,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集中统一和各民族自主平等的结合,实现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具体实际的结合,达成了统一与自治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有效维护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与定力。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力保障下,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70年实践充分表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定自信。
新形势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2014年金秋,北京。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短“差距”、补齐“短板”,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把这项制度贯彻好落实好的必然选择。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大限度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永葆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这一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前提条件。”民族区域自治法专家敖俊德说。
民族发展的“中国速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其旺盛的制度生命力,创造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翻开宪法,“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庄严宣示,动人心弦。只有知道在解放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一些地区仍在“刀耕火种”这样一段灰暗的过去,才能深刻明白这句话所承载的分量,才能深切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带来的发展奇迹。
正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清晨的和风吹拂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回族村民马环和妻子在自家菜棚里忙开了。
马环一家是西海固移民,老家名叫臭水沟村,条件贫瘠。现在,离开世居之地,像马环一样的移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了“新营生”。
广袤的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城拔寨”,脱贫攻坚正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针对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短板,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举措,不断为民族地区开启发展新局;2016年,国家财政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达46亿元,比2015年增长15%,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民族地区注入不竭动力;与此同时,一批批援疆援藏干部,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新疆西藏的发展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完善和强化。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效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奋力追赶。
近些年,民族地区利用后发优势、资源优势、特色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步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来自国家民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5个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等3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972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批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头人。
晌午时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加依乡乡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依然走村入户地忙碌着。吾布力喀斯木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于田工作。担任乡长一年间,吾布力喀斯木很快跑遍全乡12个行政村。他铆足劲儿,要带领大伙儿把好日子一步一步走出来。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公务员已达76.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3倍。
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夏日的午后,游客漫步在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来自江苏的王女士发现,虽然游人不少,大昭寺一带店铺摊点多,但没有杂乱的感觉。
2013年10月开始施行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加大对拉萨老城区的保护管理,不仅提升了拉萨旅游城市形象,也增强了人们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法律意识。
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焕发新姿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正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正能量。
……
大江南北,日出日落。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日子,记录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就,连接成民族区域自治70年间的波澜壮阔,也成为这项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生动写照。
民族复兴的“中国愿景”——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与成就,必将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谱团结奋斗新篇章
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图景;不变的,是手足相亲的情谊。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实现的民族团结进步,就给许多外国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曾记录下中央民族学院里少数民族学生团结友爱、认真学习、欢愉生活的场景。他在书中写道:“共产党尊重少数民族”“……深入思考一下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问题的态度也许是很有益处的”。
56个民族56支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是平等的一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融通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对自己民族的深情,让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既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又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进步。
“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源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延续了近代以来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是尊重历史传统、合乎多民族国情、顺应民心的制度安排。”杨圣敏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间的平等、民族关系的和谐。
尊重语言文字、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加深民族情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车嘎善乡的吐尔逊娜依老人,拥有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吐尔逊娜依是维吾尔族,丈夫是达斡尔族,儿子则娶了一个汉族媳妇。虽然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家庭成员之间却彼此包容、彼此尊重。春节、古尔邦节、西迁节……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大家庭总是聚在一起庆祝一番。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之间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50多年前,当上海等地一批儿童因为食品缺乏难以生存时,内蒙古用温暖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国家的孩子”,蒙古族养父母们含辛茹苦将孩子养育成人。今年58岁的娜仁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如今的她,穿着蓝色蒙古袍,裹着白色头巾,讲地道蒙古语,熟练地熬煮奶茶,扎根在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草原上。
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70年的实践经验昭示我们,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也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
“面向未来,要通过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国家的支援、优惠与激发民族地区内生潜力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地区与全国协调发展的制度功能,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更快发展,引领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同心共筑中国梦。”杨圣敏说。
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儿女共有的锦绣河山;
复兴的梦想,是56个民族共同的奋斗追求。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越需要汇聚全民族的磅礴之力,越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带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肝胆相照、携手并肩,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向着新的伟大征程,前进!(参与采写:任会斌、王靖、魏婧宇、张丽娜、王春燕、哈丽娜、张宸、覃星星、邹欣媛、阿依努尔、宿传义、于涛、潘莹)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