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7日电 题:绝域变通衢 草原起新城——内蒙古现代都市奏响草原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殷耀、于嘉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描述的如此景象。实际上,当年的绝域边塞已成为中欧班列穿梭不绝的通衢,变身对外开放前沿。
一座座城市犹如一颗颗明珠,或散落在4200公里边境线上,或镶嵌于13亿亩多草原上,或闪耀在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这些城市,着力深化对外开放、努力践行绿色发展,带给人们满满幸福,不断上演草原与都市新的变奏曲。
口岸边城:驶上开放快车道
满洲里、二连浩特这两座草原边城,已成为中欧班列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这两个口岸城市开通的中欧班列线路已达60条。
“呜……”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鸣着汽笛,缓缓驶出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前往欧洲。今年前10个月,近1400列载着集装箱的中欧班列进出满洲里国门。这里的货物换装和调运能力均居全国之首。
拥有近20万人口的满洲里,与周边草原对比出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城市里有不少哥特式建筑,尖顶的楼房顶部大多为红色或蓝色。在套娃广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套娃萌态十足。
很多俄罗斯客商在这里做买卖。每天上午11时许,提着大包小包的俄罗斯人来到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开始销售特产。近年来,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平台,满洲里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开放水平日益提升。
过去只有1.9平方公里的二连浩特,曾是一个不足万人的边远小镇。近些年,当地着力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如今已发展为近10万人的口岸城市,对蒙货运量占中蒙货运总量的30%以上。今年以来,已有900多列中欧班列进出其间。
像这样的口岸城市还有策克、甘其毛都等,它们的发展日新月异,货运量、进出境人数均为沿边开放之初的数十倍。
草原新城:山绿水清生活美
内蒙古有许多别具特色的草原城市,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这些城市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草原的宁静,这里的居民过上了现代化生活,汽车、楼房和绿地广场成为寻常景观,大伙儿也享受到了完备的社区便民服务,获得感十足。
走进锡林浩特市爱民社区2000平方米、三层楼的社区活动场所,“民惠超市”四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这里专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救助。“超市东西便宜,质量也好,给家里省了很多开支。”低保户许爱琴一边挑选苹果,一边说,每公斤5元钱的苹果,再加上打折优惠,比大型超市里的价格便宜一半还多。超市对面还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平均每天接待20多名患者,3名全科医生和3名执业护士针对居民的病症开展诊疗服务,使人们“小病不出社区”……
草原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17年全面启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改造公路路网,建设综合管廊,抓好精细管理。眼下,漫步在大街小巷,笔直干净的马路宽阔通畅,道路两侧的植物葱簇茂密。市民普遍感叹,短短几年,城市变化太大了。
内蒙古也有阿尔山、克什克腾等风光旑旎的草原旅游城市。这些地方多年来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心,风光秀美依旧。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有亚洲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火山群地貌,暮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杜鹃花。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有冰臼群等众多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我国北部环境演化的自然博物馆。这些小城每年吸引游客数百万人次。
中心城市:引领转型新发展
头枕阴山,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座现代化都市安然躺在黄河北岸,这里是北朝民歌里著名的敕勒川,如今,这里也最能体现内蒙古的都市风采和高质量发展气息。
呼和浩特的产业曾一穷二白,当地依托畜牧业资源,不断创新,升级乳制品产业。如今,当地拥有伊利、蒙牛两家知名企业,它们双双进入世界乳企十强,让这座城市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乳都”。
这个市还利用气候冷凉、地质稳定、电价优惠等条件,打造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目前服务器装机能力已达70万台,并引进400多家大数据应用企业,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等领域创新研发,“云谷”“数谷”雏形初现。
当年的包头,只是一个集散货物的码头。“一五”期间,内蒙古工业长子包钢在这里诞生,结束了自治区“手无寸铁”的历史。眼下,这座“草原钢城”在发挥钢铁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稀土等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被称为内蒙古发展“金三角”的另一座城市鄂尔多斯,是自治区能源工业长廊的心脏。鄂尔多斯境内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富集,然而过去的发展存在“资源依赖”的毛病。近年来,当地直面问题,向煤转电和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拉长产业链之路转型,探索资源之外的新兴产业、非煤产业等发展路径,驶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