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正文

跨越时空的红色轨迹——京沪百年双城记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6-11 19:16:12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跨越时空的红色轨迹——京沪百年双城记

  新华社记者

  6月8日,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前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郑重指出。

  石库门和天安门,兴业路和复兴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用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的4个地标,生动形象地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的历史和启示进行浓缩。

  理想不朽,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上海和北京,探访这两座超大城市的百年变迁之路,探寻一个百年大党历经沧桑仍风华正茂的奥秘……

  红色之城 初心之城

  6月6日,游客在李大钊故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6月1日,北京,李大钊故居、“亢慕义斋”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向公众开放。

  6月3日,经过重新布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宽敞的前厅,“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上海、南湖、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一个个光辉的红色地标,浓缩了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历史征程。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内,名为《初心肇始 红楼星火——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展览正在展出。

  “红楼矗立,守望百年初心。百余年前肇始的星星之火,已燃成熊熊火炬,点亮了长明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也照亮来时的路。”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高雷说。

  6月1日拍摄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内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主题雕塑。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背后是两座城市历史积蕴的碰撞。”北京大学教授黄道炫说,100多年前,当时全国只有几所大学,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

  新修《上海通史》主编熊月之说,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具备了共产党诞生的多个有利条件: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国内出版事业的主要中心、中外势力多头统治形成的政治缝隙、便捷的交通和通信系统等,再加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终于在这里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行走在这两座城市里,一处处红色印记,一个个英烈之魂,标注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矢志不渝、至死坚守的真实故事。

  成立伊始,这个政党就立志于成为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

  理想不朽,初心永恒。100年后的今天,当年50多人的政党,已成为超过9100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告别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东方巍巍屹立……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国家博物馆内,看完“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山东游客周立如的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发展之城 活力之城

  京沪航线、京沪高铁、京沪高速,连接着两座超大城市,也见证“双城”乃至中国的巨变。

  2019年1月5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北京南站。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京沪高铁“复兴号”,全程最快不到四个半小时。而100年前,这却是一段何等漫长的旅程?京沪百年,恰似换了人间。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我们奋斗了一辈子的首钢,越变越美了。”北京首钢园,在百余米高的首钢“3号高炉”观景台远眺,退休职工张玉东感慨万千。

  4月27日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中拍摄的百度Apollo无人驾驶Robotaxi。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筒仓被改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楼;多种自动驾驶车辆穿梭,老厂房搭建为科幻体验馆……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首钢园区,已成为北京城市复兴的地标。

  “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梁启超1902年畅想的“上海开设大博览会”,在100多年后变成现实,上海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不朽的世博会,江南造船厂原址变身世博园区,黄浦江工业“锈带”正变成生活“秀带”。

  从首钢园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原址的“变身”,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城市更新,京沪双城,每天都在发生着神奇的“蝶变”……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近100年前,李大钊发出这样的呼唤。陈独秀则以笔为号,在《新青年》表达心声:“为国家增实力”。

  发自心底的呼吁,来自“落后就要挨打”的锥心之痛——北京、上海两座城市,都有着1840年以来遭受屈辱的印记:作为清朝国都,北京竟然在半个世纪内先后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攻占,“七七事变”更在当时北平近郊宛平城爆发;作为远东名城,上海自近代以来租界林立,一度成为“十里洋场”,西方殖民者在此嚣张跋扈。

  1949年,北京、上海相继获得解放,回到人民怀抱。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今天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北京和上海的“双城故事”则更加精彩:2020年两市GDP分别超3.6万亿元、3.8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9434元、72232元,迈入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两座城市都活力四射。

  “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北京、上海这两座直辖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美东说。

  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歇。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上海两地的发展,始终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两地党委政府紧扣新的城市战略定位,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矢志不移,奋力前行。

  这是2020年9月22日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内景。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这是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风光,远处是运河商务区(2020年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踏步迈向“国家发展新动力源”……北京始终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坚定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远眺北京CBD区域(2020年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向不断迈进……

  为民之城 希望之城

  “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胜利之师露宿上海闹市街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总有些永恒的画面。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北京、上海这两座超大城市,以实际行动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作出生动诠释。

  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健康驿站,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居民通过“讲故事”项目进行语言能力训练(2020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如今,北京、上海两地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分别超过82岁、83岁,而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20年来,北京的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从435元上升到2200元,上海从490元增加到2480元;旧区改造持续深入,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在位于北京亦庄的12345市民热线话务大厅,工作人员接听热线电话(2019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为让居民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北京和上海的“一网通办”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在家办”“自助办”,“12345”热线则将党心和民心紧紧相连。

  这是2020年11月11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市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陈瑶告诉记者,以前,企业想在国外申请注册商标需要远赴北京提交材料。如今,该中心开设了马德里国际注册咨询服务窗口,长三角的企业都能在上海市中心咨询该业务。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

  今年“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公示中,来自北京、上海的两个人格外特别:一位是多次出演过话剧《茶馆》、今年94岁的北京人艺元老蓝天野,一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劳模、今年90岁的黄宝妹。“工作中要遭到‘拿摩温’(工头)的责骂、下班了需要排队被‘抄身’。”13岁时在日本工厂做工的黄宝妹曾饱受欺侮。

  蓝天野在北京人艺排练厅拿着话剧《家》的剧本(2020年9月18日摄)。新华社发(史春阳 摄)

  6月10日,黄宝妹在家中翻看老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两名从旧社会走来的老党员正迈向“新天地”:近几年,蓝天野还以九旬高龄登上舞台,携北京人艺老中青演员共同出演曹禺改编的话剧《家》;黄宝妹在网站当起了主播,就是“希望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力量传承下去”。

  “100年前,大钊先生和当时的许多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光明和未来奔走呐喊;100年后,我们看到中国今天已经非常繁荣,社会也很安定,我想这是可以告慰他们的。”李大钊的曾孙女李晓莉说。

  这是两座希望之城:

  ——到2035年,北京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记者李斌、肖春飞、熊琳、鲁畅、兰天鸣、郭敬丹)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