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时候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记者近日在随教育部“喜迎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基层实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精准定位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精准聚焦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公平,精准发力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正在下一番真功夫。
精准定位,扶持发展,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
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食用菌生产实训中心,学生们正在对原料进行搅拌,装袋、灭菌、冷却,动作十分娴熟。中心主任王占平介绍,每年有2600多名学生到实训中心提前体验标准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同时中心也面向贫困地区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人口按需施教。“中心目前已经带动110多家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年均生产菌菇10多万公斤,产生的经济效益近百万。”王占平说。
在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的植物大棚,生物专业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多肉植物进行分株移植。“多肉植物现在很受欢迎,学生们掌握培植技术后,可以直接开花店创业,收入还不错。”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副主任张萍介绍,职业教育要“拔穷根”,立足“造血式”扶贫。
职业教育不仅让学生短期内掌握一门技能,凭技术吃饱饭;从长远看,也让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是宁夏职业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目标之一。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使贫困学生毕业后“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同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一大批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
目前,宁夏已建成西部地区较大的职业教育园区和9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3所高职、14所中职进入国家级骨干示范学校行列,入选比例居全国前列。全区高职院校能容纳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能容纳12万名以上学生。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解决了孩子“有学上”的问题。
“有学上”,还要“上得起”。宁夏在2013年以省为单位在西部率先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学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2016年开始,固原市辖区学生实施“三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书本费并增加生活补助500元,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扩大到山区九县和其他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自治区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秋玲对记者说。
精准聚焦,促进公平,开创营养改善计划的“宁夏模式”
当记者抵达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小学时,正值午餐时间。全校6个年级的近四百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排队领取学校免费提供的营养餐。
牛肉粉条、炒土豆丝、米饭、紫菜汤,是这所小学当天的食谱。“学校里的饭菜比家里好,每顿饭都有肉,而且不花钱。”三年级的回族男孩李小龙对记者说。
负责组织学生们用餐的马慧老师谈起往昔,不禁感慨:“在免费营养餐实施之前,学生们早饭午饭都是啃干饼子,就着腌菜和白开水。现在营养午餐大多数时候都有两菜一饭一汤,荤素搭配。再加上每天早上的一个鸡蛋,孩子们的营养终于跟上了。”
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告别“吃馍馍喝开水”,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0年,宁夏启动实施营养早餐工程,面向中南部地区的12个市、县(区),通过每天发放一个熟鸡蛋的方式,改善农村中小学的营养状况。2011年,宁夏作为首个试点省份,在西海固地区启动国家贫困地区学生免费午餐工程,为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天提供一顿标准为4元的午餐。
“免费午餐工程是在一无先例、二无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的。”李秋玲说。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后,宁夏将营养早餐工程和免费午餐工程合二为一,统称为“营养改善计划”。
考虑到少数民族在饮食习惯以牛羊肉为主,而牛羊肉的价格相对较高。为了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的好”,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宁夏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标准由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1.6元。
营养餐实施以后,如何保证食品和资金运行的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在试点之初就把食堂供应完整午餐作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不允许发放替代食品。对米面油等大宗食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并建立食辅材料质量档案,以便追溯来源。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对5000多名食堂管理员和餐厨人员开展了省级培训。
根据宁夏医科大学对实施范围内学生体质进行的三年纵向追踪监测,学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0.8厘米,营养不良率由4.7%降低到3.9%,贫血患病率由8.6%降低到7.6%,体重正常率由42%提高到43.9%。
目前,宁夏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学生26万人,每年每个孩子可以减轻贫困家庭负担1120元,连续6年实现营养餐食品安全和资金运行“零事故”,被教育部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
精准发力,提高质量,建设农村孩子的“城市学校”
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教育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山区与川区、偏远农村与中心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抓好教育质量,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上好学”,一直是自治区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
2003年,宁夏创造性地在银川市建设了六盘山高级中学,专门面向中南部贫困地区择优招收农村初中毕业生,全部免收学费和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助。六盘山高中的开办,为山里的孩子燃起了与大城市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的希望。
为何要将学校建在银川?其实开始的时候,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应当建在六盘山山区,方便孩子就近入学。可是,在那里,无法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师资。没有优秀的教师,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谈。于是,一座高规格的高中学校在银川拔地而起。
高一(35)班的田晓玲来自南部山区的海原县,父母都是农民,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六盘山高中的“杉树班”。谈到在银川求学的感受,晓玲说,“这里学习氛围特别好,老师上课讲得很灵活,内容非常充足。比如语文课上讲到有关秦始皇的古文,老师会拓展很多秦朝的历史知识,帮助我们理解。这是我之前在县里上学时没有的。”
在六盘山高中现代化的校园里,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书画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除了考试科目,学校开设了书法、足球等兴趣课程,让农村学生享受全面的教育。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校长金存钰介绍,除了免除学费,政府给每位农村户口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学校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创建了“海嘉班”、“燕宝班”、“黄河银行班”、“杉树班”,“劲牌阳光班”等资助班,每年资助金额达一千余万元,受助学生达到80%以上,特别优秀、特别贫困学生每年可获得3000-5500元的奖助学金,使来自山区的优秀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得到保障。
记者采访得知,建校14年来,六盘山高中在宁夏南部山区九县区和川区移民吊庄共招收初中毕业生22100名,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96%,重点大学升学率每年超过60%,有36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已为南部山区一万余户农民家庭每家培养了一名大学生”金存钰说。
近年来,宁夏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要,全区教育事业总体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教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0位,走在了中西部地区前列。
“绣花”不仅是一门技艺,更讲求耐心和专注。李秋玲表示,宁夏教育部门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为加快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