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题:北京城市副中心:美好蓝图 徐徐打开
新华社记者张超、季小波
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的40米街道空间效果图。 新华社发(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供)
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4日,北京市正式公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批复的第一个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建成北京新的“两翼”,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百里长安街东端的北京重要“一翼”
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家园中心效果图。新华社发(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供)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强调: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通州自古为京畿咽喉重镇。千年之城遇到新时代,一张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蓝图跃然纸上。
城市副中心位于北京市域东部,长安街东延长线与大运河交汇处,距天安门约25公里。规划显示,城市副中心总用地面积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说,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通过对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来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缓解中心城的“城市病”。
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位置与区位分析图。新华社发(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供)
城市的核心是人口。根据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约86万人,人口密度约0.55万人每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规制在130万人以下,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每平方公里,低于现状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按照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清风路”“清盛路”“达济街”……记者在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现场看到,一块块路牌为过往车辆“指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市级政府机构、群团组织已经在城市副中心办公。在运河商务区,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已然成形。去宋庄看画展、到台湖看演出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时尚。
——建设市级行政中心,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引导京津冀区域金融机构聚集,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建设文化与旅游新窗口,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发展文旅产业与体育产业。
同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与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建立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实现一批前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宜居精品城市
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梨园体育公园效果图。新华社发(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供)
“北京的中心城之外有一个副中心挺好,文章做得很好,把北京长安街以东做好。”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和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说。他毕生的追求是让人们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从20世纪4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跟随恩师梁思成先生研究和规划北京。21世纪初,吴良镛先生提出“大北京”概念,研究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这个文章还有的做,东边的城市副中心,还有六环、运河。”吴良镛说的正是规划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
“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根据规划,副中心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带”为凸显公共空间魅力的生态文明带,划定长约23公里、面积约41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沿岸空间管控区,沿大运河重点培育运河商务区、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和城市绿心三个重点功能区。大运河两岸组织完整连续的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开通水上旅游观光为主的通航线路。
——“一轴”为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划定长约14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六环路沿线空间管控区。现状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成六环公园,引导两侧城市功能互动发展和创新功能集聚,重点建设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行政办公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四个重点功能区。原六环路面将构建自行车高速路为主的复合慢行体系,建设无人驾驶示范区。
——“多组团”是指副中心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家园,建设宜居便利、均衡发展的城市社区。副中心将建立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市民步行5分钟可达便民生活服务设施、15分钟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30分钟享有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服务。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角(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洁说,副中心有大运河穿过,周边还有环城水系,是京津冀地区河道和水网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规划在滨水地区留出很宽的绿地,把亲水、看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水绿交融、以水为特色的景观系统。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城市副中心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以及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三庙一塔”建筑群,在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规划批复强调要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负责人说:“我们要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成为首都的一个新地标。”
实现“四个统一” 带动交界地区产业升级
游客在参观通州燃灯佛塔(2018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站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观景台凭栏眺望,忙碌的副中心建设场面尽收眼底。再往远处看是河北省廊坊市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三河市与香河市,习惯称为廊坊北三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北京作为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中心城市,有比较强的发展外溢效应,必然看到廊坊北三县有围着北京的市域范围边界贴边发展的趋势。”
规划提出,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划新提出“统一标准”。
规划还特别提到副中心要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北三县围绕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协同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绿色服务等五类现代服务业,升级改造传统都市制造业,加快推进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养老、康复、休闲等产业。
专家引领公众参与 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角(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本次规划博采众长,专家引领规划科学发展。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全球规划设计行业顶尖的联合设计团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描绘蓝图。吴良镛、吴志强、李建国等院士,尹稚、宋建明、胡洁等各领域权威专家以及3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技术单位作为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撑。
2018年6月26日至7月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启动规划草案现场公告期间,前往现场参观的市民人数达15076人次,社会各界共提出1900余条意见,与规划具体内容相关的200余条意见在文本中予以修改完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观看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2018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规划突出强调“处理好政府规划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民要求,创新城市经营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城市副中心控规是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发展、对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亲切关怀,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会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深化落实,全力以赴把城市副中心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角(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游客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游玩(2018年10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角(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