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公布关于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在全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其中,省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昌荣获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
经组织专家认真评审,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批准授予李文昌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授予“microRNA调控植物营养代谢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等5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中国杓兰亚科植物的生态适应及繁殖生物学”等6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检测与分子鉴定”等20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产品开发应用”成果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授予“大型旋流化解聚煤泥热风干燥工艺及成套设备开发”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滇紫甘薯系列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等3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甘蔗水肥轻简生产技术创新”等5项成果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肝胆胰疾病诊疗体系建设及临床推广应用”等2项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CIMMYT玉米资源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等10项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技术项目类一等奖,授予赵素留等2人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业类一等奖,授予“云南省光线性皮肤病防治创新团队”等2个团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一等奖,授予“低耗高效植物组培工程化关键技术构建及应用”等30项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广适优质弱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110项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据介绍,李文昌3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云南及“三江”地质找矿和研究,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课题、重大找矿工程10余项。在前人多岛弧盆系研究基础上,对岛弧盆的成矿作用进行系统解剖,发现不同的岛、弧、盆伴随演化形成不同矿产和矿床类型的规律,创新地提出了“多岛弧盆成矿论”和“陆内构造转化成矿论”,揭示了“三江”地质演化与成矿的内在联系,研发了非线性矿产预测新方法和5套找矿集成技术,指出多个矿带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带领团队对圈定的找矿靶区开展系统勘查,并和企业密切合作,发现评价了格咱铜矿带和扬子西缘钼多金属矿带;直接指导芦子园铅锌铁铜等多个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找矿突破。由他提出并负责实施的“云南省3年找矿计划”,新增资源量潜在价值超过5万亿元。李文昌还出版专著7部,组织出版系列丛书一套12部,发表论文125篇(SCI、EI收录29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1)、二等奖1项(排名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找矿(规划)成果一等奖4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云南省兴滇人才”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领军人才,云南省、国土资源部第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记者 施铭)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