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近日有文物保护爱好者反映,明十三陵中,崇祯皇帝的陵墓——思陵,发生了文物失踪事件,疑似被盗。据反映,失踪的文物是一对儿蜡扦,也就是烛台,可能已经失踪了半年多。层层安保之下,文物如何被盗?
思陵石五供原样
被盗后的石五供
在微博以及贴吧,有文保爱好者反映,明十三陵思陵的石五供一对儿蜡扦(烛台)失踪,疑似被盗,并且配有对比照片。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表示,他曾三次前往明思陵拍摄,最后一次见到思陵完整的石五供,是在去年3月10日,“那会儿石五供还完整地在那里。这个东西我以前拍摄过,包括细节等,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这个东西没了,还发出照片,看到两个蜡扦台没了,光剩底座。”
据了解,石五供是供奉祭祀用具,一般指鼎(香炉)、宝瓶(2个)和蜡扦(烛台2个),多用于陵寝或寺庙中。石五供蜡扦失踪后,吴晓平将有关情况反映给了国家文物局,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记者清明假期前往思陵探访,现场一位安保人员称,目前该陵墓并不对游客开放,文物失踪等情况他也并不清楚。
不过站在周边高处地势,可以清晰看到石五供中间的两个烛台的石柱没有了。此前有北京媒体就文物失踪进行过报道,思陵看护人员称,文物“失踪”其实是这对儿烛台被拿走进行修缮了。
事实是否如此?记者来到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介绍说,其实思陵的石五供蜡扦的确是被偷盗了,他们已经向警方报案,刑侦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不过目前尚没有最终调查结果。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思陵的看护人员已经都被撤职,更换。
当记者问及为何之前景区工作人员说是被拿走修缮时,王颖表示工作人员不清楚,“出事儿之后所有的看护人员全都开除了,换了一茬。”
昌平区政府网站显示,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王颖介绍说,明十三陵思陵同样也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墓石五供蜡扦(烛台)丢失,至少在去年就已经发生,但为了不影响公安机关破案,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此事件。
但是对此说法,有文物保护志愿者持怀疑态度,称十三陵有关部门可能有故意“迟报”,甚至瞒报行为。思陵中的文物究竟何时被偷盗?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到底何时报的警?是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王颖表示报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有一年,也有半年。有过点儿线索,但是目前不便披露。这件事儿最近媒体才知道,不让披露,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过此事,也肯定会公开披露,但现在没法回答,没调查完呢。”
思陵被盗属实,该陵墓的安保措施如何?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8月底在纪念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透露:“面对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十三陵对所有陵寝加装了智慧化保护设施,实现了360度无死角视频监控和红外感应防盗掘系统,再加上护陵员24小时守护,基本可以做到有情况就能及时发现的程度。”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十三陵思陵的实际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陵墓围墙以及外围的确安装有多个摄像头。
王颖副主任介绍,明十三陵思陵曾在2012年首次对外开放,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思陵内的拍摄照片,但是“因为不少陵墓都出过事儿,所以近几年十三陵管理越来越严格了。比如开明史专家研讨会,我们这些未开放陵专家可以进去,就是对文物研究人员开放。但是以前还有一部分人是摄影爱好者,我们这些未开放陵寝以前对他们是不拒绝的,每年都有来参观的。但是我们的登记制度很严格。后来包括清东陵等其他几个陵寝也出过几件事儿,我们就管理得非常严格了。”
4月1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湖南督查调研文物工作时指出,保护文物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主体责任。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措施,为何没能阻止十三陵思陵内文物被盗?国家级文保单位失窃背后,还有那些隐情?
王颖副主任表示,会在公安机关调查结束,以及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内部调查处理结束后,将相关结果对外公布。事件最新进展,中国之声也将继续关注。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