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保险 > 正文

工行副行长谭炯:商业银行应对供给侧改革须依靠金融创新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06 15:35:58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晏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金融创新。”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谭炯在第十一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工商银行在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据谭炯介绍,工行一方面着力完善信贷增量与存量移位再贷并轨管理机制,按照全流量统筹配置信贷资源,通过信贷流量调控、结构调整,为经济转型和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新增贷款7300多亿元,存量贷款到期收回后的移位再贷达到1.72万亿元,相当于信贷增量的2倍多。两者相加,前三季实际新投放贷款达到2.5万亿元,与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接近1:4,相当于有高达四分之一的贷款重新进行了投放。同时,存量贷款的盘活和移位提质成效明显,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谭炯表示,建立信贷与非信贷融资协调发展机制也是探索之一。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金融脱媒与企业降杠杆的趋势,加快推动公司金融业务转型,积极创新信贷+非信贷、股权+债权、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三是突出以创新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比如,在做好线下业务专业化经营的同时,成立了网络融资中心和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发展小微和个人消费信贷的线上金融服务;创新以自助、线上、标准化等为突出特点的新型作业模式,提高融资供给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更好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消费扩大升级。

    此外,谭炯指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改变片面依靠信贷增量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对此,他阐释了三个方面:首先应该注意到信贷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谭炯分析,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机构贷款以接近双倍于GDP的速度增长,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信贷总量的不断扩大,单位新增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逐年下降,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从数据上看,2001年1元新增信贷投入可带动0.8元的GDP增长,而在2015年则只能带动0.33元GDP增长。

    其次,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构建以资本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但对信贷增量的依赖和思维惯性,使部分金融机构总体上延续了贷款规模扩张型发展路径,货币信贷的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和使用效率提升等政策导向容易被忽视,‘稳增长’往往被片面解读为‘宽信贷’,从而与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出现背离。

    最后,在经济增长周期变化和新旧产业交替过程中,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某些传统行业和投资领域,将会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困境。尤其是部分低效企业和项目占用大量金融资源,导致信贷资金沉淀,进而形成了资金在低效产业甚至是僵尸企业中转不动、退不出的局面,影响了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造成结构性的社会资金短缺,降低了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