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3D开发部设计师在工作(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新华社济南4月6日电 题:从“来样加工”到为全球“量体裁衣”——透过“迪尚之路”看新旧动能转换
新华社记者赵新兵、陈灏、王阳
坐在威海迪尚大厦的办公室里,女设计师于潇专注地操作着电脑,用3D建模“黑盒子”扫描完毕的服装,即将完成数字化成样,随后将通过网络呈现在万里之遥的国外客户面前。
穿行在纽约曼哈顿区哈罗德广场,朱立华经常能认出路人身上的衣服是由迪尚集团设计生产。身为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在附近著名的梅西百货,20多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由迪尚供货。
诞生于1993年的迪尚,从一家小型服装外贸企业,完成了从来样来料加工,到自主研发设计、数字化设计制造和自主品牌出口的跨越,成为国际服装行业全供应链的知名“服务器”。
从“挣汗水钱”到为全球“量体裁衣”,迪尚集团一路走来,为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增添注脚。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设计人员在演示服装“个性定制”服务(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全供应链“隐形冠军”:每年亿件“迪尚造”通世界
中国春节假期刚结束,俄罗斯女服装商人斯维特拉娜·纳乌莫娃就坐了近10个小时的飞机,来到迪尚集团威海总部。与迪尚合作4年来,她向迪尚订货的额度从2014年的100万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约1200万美元。
纳乌莫娃经营着一家羽绒服品牌,在考察10余家国际服装供应商之后最终“情”定迪尚。她说:“迪尚面料资源丰富、设计师专业、生产效率高,是世界服装供应链服务的大品牌。”
像纳乌莫娃这样的外国客户,迪尚集团每年要接待上千批次——国际服装企业主动上门谈合作,在20年前是迪尚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是位于山东威海的迪尚集团内陈列的部分服装样品(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上世纪90年代初,各类服装企业迅速兴起。迪尚以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起家,做起了服装外贸。
“当时的订单都是国际中间商转了好几道手的,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别人说了算,连线和扣子都是客户发过来的。”朱立华说,没有话语权,动辄被中间商压价、扣款,甚至赖账,是当时包括迪尚在内的服装外贸企业之痛。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贸订单大幅减少、服装出口增速下滑,管理粗放的服装代工企业大量倒闭,连外资企业都出现“跑路”。这场阵痛让迪尚下决心摆脱中间商、打通自主贸易渠道。
“由于外国中间商的存在,当时我们连见下游客户的机会都没有。”迪尚集团副总经理张莹经历了这个艰难的时期,数不清吃过多少次“闭门羹”。
面对国际服装品牌企业,迪尚人下足了水磨功夫:去卖场调查客户的产品定位,千方百计找到公司的地址,带着成衣反复拜访,拿不到一手订单拿二手的也行……张莹最“难啃”的客户,是日本名古屋一家企业。从2001年开始,团队持续拜访了4年,才拿到第一笔订单。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设计人员在演示“个性定制量体”服务(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十年磨一剑,迪尚终于打通外贸“中梗阻”,在美、英、德、意、日、韩等国设立了贸易公司,形成了覆盖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的直通渠道,对接下游客户。
为改变纯粹挣代工费的窘境,迪尚开始对服装全供应链服务进行拓展:建起涵盖国内外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30万份电子档案的服装面料库;在国内外设立了100多个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公司和研发中心。
从为人代工到找人代工,迪尚不断在产业链中“移步换景”。50多个专业服装生产厂、800多家配套协作企业、卫星工厂,支撑起迪尚对潮流和订单的快速反应。目前,迪尚在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了生产基地,触角不断延伸。
“如今,我们为近500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提供生产和服务。在日本排名前10的服装企业中有9家与迪尚合作;在欧美,迪尚的市场占有率同样名列前茅……”迪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诗哲介绍。
记者看到,迪尚生产的不仅有Zara、GAP等相对大众的服装,也有杰尼亚、阿玛尼、麦丝玛拉等较高端品牌的产品。
2018年,迪尚为全球生产各类品牌服装超过1亿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3亿元。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车间内,工人在加工服装(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汇聚全球脑力:让世界服装融入“中国设计”
将半杯水淋到一件夹克衫上,水珠随即滚落,衣服表面没留下一丝水渍——这是迪尚针对欧洲多雨国家专门研发的防水防风面料,大受市场欢迎。
自主研发设计,是迪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一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加工行业竞争加剧。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附加值,将客户信赖转化为客户依赖,成为摆在朱立华面前的必答题。而他将目光投向了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工作人员在查看面料(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彼时,我国服装企业在国外大牌企业、设计师面前谈自主设计,可谓班门弄斧。张诗哲说:“无论是人才积累还是时尚认知,我们都存在差距。”
决定木桶容量的是短板,迪尚团队为拿下设计关憋足一口气。落后于时尚前沿,他们跟着客户前往目标市场,边学习设计,边争取订单;人才不足,朱立华到欧洲高价聘请设计师,带动国内年轻设计人员提升。
先人一步天地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服装出口严重下滑,迪尚却逆市上扬,甚至大胆前往海外聘请设计师、收购服装设计公司,直接吸收全球前沿设计资源。
近年来,迪尚已经在英国成立了迪尚欧洲服装研发中心,在爱尔兰、西班牙、德国、比利时等6个国家设立分会和工作站,在欧洲招募有上千人收集信息,紧盯全球时尚前沿的最新潮流。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车间内,工人在加工服装(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从提出建议到参与设计,再到独立设计一个款式、一个系列、一个品类,迪尚的设计逐步融入国际品牌中。与大牌客户共同设计研发已经成为常态。
“眼下服装行业的分工趋势,是国际知名企业把研发设计交给供货商。对方往往只给我们提出时尚趋势,面料选择、设计精细化、生产工艺都由我们来完成。”迪尚总经理助理孙世光说。
如今,迪尚集团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含有自主设计元素;每个月,迪尚可以推出一万个新款服装设计。在中高端服装加工领域,迪尚通过自主设计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朱立华说:“以前我们满世界找客户,现在我们优选客户。”
迪尚旗下的大连迪尚华盛时装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持续亏损的日资企业。被迪尚收购之后,其自主设计的中端产品,生产利润可以和客户设计的高端产品持平,成为阿玛尼、麦丝玛拉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商。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自主品牌建设也成为迪尚转型发展的最新方向。通过海外收购,迪尚集团在美国拥有Brandon Thomas 和Cherry Elegance Fashion等5家服装公司、10个自主设计品牌。
在山东威海迪尚集团车间内,工人在加工服装(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发力智慧产业:让中国为全球“量体裁衣”
一条创新之路,做强中国经济;一件创新服装,激活一个企业。
“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朱立华的蓝图中,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服装制造结合,成为挖掘新“金矿”的法宝。
厚积而薄发。记者在迪尚面料中心看到,国内外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的产品资料“聚集一库”——每种材料的质地、纱支密度、交货周期、价格等最新图文信息,形成了面辅料的源头数据流。
这是位于山东威海的国家纺织面料馆迪尚面料中心(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以前我们经常带客户去江浙看面料,现在可以在网上将素材提供给客户,更加快速有效。”迪尚供应链经理张晓腾说。
庞大的数据支撑使迪尚可以快速预估成衣价格,还能迅速形成数字设计。
在迪尚每天有50到100个产品完成3D效果图制作,在电脑上就可以直观显示产品的上身效果。于潇告诉记者,以前手工制版,完成样衣制作、寄送、反馈、修改、再次寄送、定版等程序,最快也得一个月时间。使用3D立体成样后,跑腿的变成了数据,一周就能定版。
从面料选择、服装设计,到最终的成衣生产,迪尚已经迈入了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大门。新潮的生产方式和应用场景,也在迪尚开始落地,推动迪尚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4个摄像头绕人体一周,1分钟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宽、腰围、腿长等数据采集,1周以内就能为客户生产出合身称意的时尚服装——这是迪尚最新推出的个性定制业务。
“面料、细节、纽扣都可以自主选择,基本不会出现‘撞衫’。” 迪尚个性定制中心的男装量体负责人刘元帅介绍说,数据库里仅男装衬衣就有千余种可选面料,配合领口、袖口、纽扣等不同选项,可以形成上亿种组合。
参观者在国家纺织面料馆迪尚面料中心内参观(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大国经济行稳致远,需要创造奔涌不绝的活力;企业历久弥新,也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寻找新的爆发点。
在迪尚,更宏大的蓝图已绘出雏形,迪尚面料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0个重点平台已经启动建设。依托资源整合能力发展平台经济,将成为迪尚新的发展重点。
张晓腾介绍,迪尚计划推出上线交易功能。其中,面料交易平台基本开发完成,对社会开放后,将使现有的数据资源成为新的利润来源。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说,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就是行业希望所在。
深耕加工服装市场,朱立华的梦想,是推动中国服装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他说:“我希望在将来,提起时尚,人们首先想到是中国。”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