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应对疫情冲击,消费如何提振?
新华社记者安蓓、李延霞、温竞华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造成较大冲击。最新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
如何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我国消费长期稳定、持续升级趋势未变
今年1至2月,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具下降33.5%,建材下降30.5%,家电下降30%,住宿、餐饮、美容美发、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行业和业态客流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总体看,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说,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预计消费将逐步恢复。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企业复工营业加快推进,市场销售触底回升、稳步向好;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中回落。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说,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第一“主引擎”。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特别在当前国外疫情加速蔓延下,集中精力扩大国内消费、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正当其时、非常必要。
王斌说,当前至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加力企业复工营业,指导督促疫情风险低、复工进度慢的地区抓紧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门营业,尽快恢复市场正常经营水平。进一步研究提出促进汽车、家具、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同时,壮大服务消费,促进城市消费,提升乡村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不断创新消费促进平台。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逆市上扬
“我国消费展现出强大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逆势发展。”王斌说。
为应对疫情影响,零售及餐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安心餐厅”、京东到家等一大批促进社区消费的创新模式加快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实现逆势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文旅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但云旅游、云娱乐、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新热点。
“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业态流量大增,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节节攀升,相关指标创历史新高。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说。
“新型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下一步将围绕培育发展新消费,加快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信息服务全覆盖。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上线升级。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促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新消费健康发展。”哈增友说。
着力纾困解难、营造更好消费环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开始恢复。高政说,将有序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产业,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他介绍说,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超过30%,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截至3月15日,陕西、上海、四川等19个省区市180多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其中包括19家一级博物馆,各地普遍采取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语音讲解、数字导览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
疫情期间,受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鲜活农产品出现滞销。王斌说,通过各方努力,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明显缓解。
截至3月17日,农产品滞销信息线上收集发布平台累计收集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5000余条,撮合销售滞销农产品3万余吨,其中贫困地区农产品7000余吨。各大电商平台集中采购、直播销售、开辟绿色通道;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免费用、设立专区;一些地区出台运输补贴、收储补贴等政策。同时抓紧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促进货畅其流。
诚信、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副司长白京华说,疫情期间各地探索运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远程视频调解,消费者直接与经营者在线解决消费问题,降低维权成本。截至目前,共引导6135家企业入驻12315平台。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