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政策优、产业兴、人才旺:在沃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愿景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3-10 18:57:08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探讨着和美乡村的点滴改变,热议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振兴的谋划布局,畅聊着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新图景。

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建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让强农惠农政策更加精准有力,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撬动更多资源汇聚到乡村,让田野宜居宜业、和美安康。

完善政策

让田野汇聚精准支持

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到“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千百年来乡村里的田园屋舍与阡陌炊烟,既是众多仁人志士咏怀言志的意象,也是布衣黔首耕种谋生的栖息之地。如今伴着经济社会的衍变,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建设正越发完善。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如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接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做出指引——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人民网“我和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采访调研。人民网 焦磊摄

强农惠农政策,怎样进一步精准有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委书记马化彬建议,要完善市县乡层面的乡村振兴整体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构建高效的乡村发展政策、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具体目标纳入市县乡三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框架。

“我们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统一考核,推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城镇与乡村、发展与民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筹力度,促进乡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马化彬说。

围绕金融服务对三农领域的赋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完善保险参与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将保险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策指导、资金安排、工作协调、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优化补贴机制,推进扩大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的覆盖面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动态调整省级财政奖补险种目录,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分配方式。

产业提档

让阡陌充满发展希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在鹅产业链延伸上统筹布局。受访者供图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安徽,“数字化吆喝”让三潭枇杷、黄山贡菊等歙县农产品特产做好品牌产业化文章,让特色文旅产业融合“歙”彩缤纷;在黑龙江,依安县坚持蓝天、黑土、绿草、清水、白鹅的生态发展理念,深挖优势资源,推动白鹅产业形成了种、繁、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通过调研,赵皖平了解到,安徽省多地已通过互联网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探索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例如,以数字化来提升品牌价值,以互联网化助力文旅融合,融入现代数字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乡村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也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如何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如何解决“小、散、乱”的问题?怎样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多位代表委员向人民网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以产业兴旺为抓手,撬动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增链补链强链,建设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向人民网说,要以产业帮扶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可以围绕农业基地化、工业商品化,加强帮扶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起特色帮扶模式,通过产业帮扶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我们要组织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发展动力,深入打造‘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新模式,深度探索‘接一连二推三’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建议,要以重要省、市的重点村镇为主力,以现代化村镇产业园为依托,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农业全产业链的链主角色,协同有产业基础、农业特色、链道完善的村镇企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在全国两会期间关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他表示,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价值,能够进一步延链、补链、优链,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打造产业生态、提升供应链。此外,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融合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出发,一粒小小的花生,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表示,由于产业的反向带动,我国的花生育种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就花生育种水平而言,我国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局部领域领先世界。建议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从基地、种植、贮存、加工全产业链上予以支持,并将产业的发展红利与农民收益有效结合。

人才兴旺

让村落孕育勃勃生机

乡村人才正在线上直播卖货。受访者供图

人尽其才百事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环。

各地在“乡村振兴,人从哪里来”上积极展开探索实践。在江苏,“千村计划”聚焦关注“人”的发展,以公益课堂、专题学习等方式帮助提升乡村旅游创业者和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让乡村人才的创业更加便捷;在山东,莘县王奉镇以人才资源为依托,积极引进种植技术人才加入到当地志愿服务行列,打造出“先‘奉’旗帜”“河水清清”“守护‘睛’彩”“走向非遗”等项目,推动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何让乡村农人成为产业人才?怎样让人才在乡村留得住?不少代表委员和产业人士建议,创新干部返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热爱农民、热爱乡村的人才走进乡村、留在乡村,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马化彬建议,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本领过硬、能吃苦、会干事、干成事、留得住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同时,要健全乡村人才、技术、资金、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投入、引进和自由流动激励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完善市县乡文化、医疗、社会服务等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城市支持乡村人才本土化培育力度,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曾从钦介绍说,为助力乡村人才发展,企业支持宜宾市中心城区10个城乡基础教育提升项目建设,支持甘孜州理塘县控辍保学、修建网络信息化学校、设立教育基金和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托于人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建议畅通人才服务农村渠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充满勃勃生机。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