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走入世界视野,开启了一段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新旅途。近四年来,在各国人民的携手努力下,“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已然照亮现实。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必将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学习路上”栏目近期将陆续刊发学者解读文章,聚焦“一带一路”长效合作的“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二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纷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秉承自由贸易的原则,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工,不同的国家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全球过去五十年创造的财富,甚至比之前三百年的还要多。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民粹主义思潮卷土重来。从普遍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贸易增长缓慢以及移民政策收紧,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但是历史不能因此而开倒车。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但我们不能因为其负面作用就否定自由贸易政策,而重新走贸易保护主义和闭关锁国的老路。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议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为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积极回应。自该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目前,中国已经同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获得了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认可。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成为促进贸易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引擎。
2015年3月,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共赢。不同于一些其他的排他性的经济合作机制,任何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和地区,只要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都可以积极的加入进来。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者,坚持平等合作的原则,激发中国及参与国家释放合作潜力,不是在既有的水平上研究如何分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织在一起,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只会引发各国之间的一系列报复性措施,损害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打贸易战、搞零和博弈没有赢家,只能是两败俱伤。“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共享精神契合各国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一带一路”为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的世界经济搭建了舞台,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互相平等,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基础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过去几年间,在全球贸易疲软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贸易形势却依然稳中有升。“一带一路”正成为参与国家新的创富机遇。
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期待即将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新平台,开辟增长新动力,探索发展新路径。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文中数据来自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一带一路”网公开数据)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