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哪里来?探寻“幸福之城”长春的“幸福密码”

2018-04-02  A+ A-
 航拍南溪湿地。王喆 摄

    长春,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幸福之城”。

  周末,在长沙创业13年的一家药企董事长陈先生回家乡哈尔滨探亲,专门抽时间到长春拜访老同学卢先生。

  “几年不来,长春变化可真大,越来越有大都市样了。”

  “长春这两年发展特别快,两横三纵快速路、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旧城改造把整个老城都翻新了,新建的南溪湿地公园非常漂亮,面积比南湖还大……”

  谈起幸福城市话题,卢先生回忆起和老友的对话。“这些年走过很多大城市,还是觉得生活在长春最舒服。”从20年前刚毕业时骑自行车跑业务,到去年买了联排别墅,卢先生每天和家人享受着美美的幸福。

  仍住着老房子的李来昌老人有着同样的幸福感。看着旧城改造后花园般的小区,平日里爱读书的他写下幸福感言:“长春是个好地方,日子舒心赛蜜糖。生活富足有保障,旧楼换上新衣裳。环境优美最宜居,幸福生活万年长。”

  并非长春人自夸,更有权威例证。2017年,长春第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时摘下“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案例奖”。

  幸福从哪里来?探寻长春的“幸福密码”,正应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那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长春的城市“外滩”南溪湿地公园。常萱 摄

  经济实现“双8”增长

  财政收入70%以上投入民生

  幸福,基于更加殷实丰厚的家底

  发展是幸福之源。畅谈建设幸福长春的体会,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说:“民生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带动民生,以民生促进发展,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势头,实现各项经济发展目标,投入更多财力用于民生。”2017年建设幸福长春大会上,市长刘长龙这样承诺。

  围绕发展这一主题,长春打开全新视野。“立足吉林看长春、面向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瞄准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长春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扎实的“3+6”产业体系框架,变中求新的动力转换,为长春经济稳增长筑牢基础。2017年,在重点实施的1311个亿元以上项目、3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拉动下,长春在东北地区率先走出经济下行拐点,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重返“双8”增长轨道。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突破10%、增加值增速超过9%。全新的发展突破,积淀了更加殷实的幸福家底。

  为幸福添力的不仅有硬实力,还有改革带来的发展软实力。

  “以前一个项目可研批复要跑好多地方,20天都办不完,现在一个窗口两三天就完事。”谈起政府办事效率,长春城开集团前期部部长赵云峰由衷感叹。

  始于2016年的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让企业法人、自然人深切感受到“进一个门、上一张网、办所有证”的快捷与便利。到2017年10月底,全市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0多万件,群众满意率99.74%。

  “一门式、一张网”,用政府权力“减法”换来市场活力“乘法”。2017年前11个月,长春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589户,总量是3年前的两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美如水墨的南溪湿地。 常萱 摄

  百里母亲河重泛清波

  166平方公里老城蝶变

  幸福,来自日建日改日新的好环境

  冬日的南溪湿地公园美如水墨,如约而至的瑞雪扬扬洒洒,给正在这里上演的“2018中国长春冰雪红人秀”增添了无限诗意。

  “整个公园310公顷,设计了缤纷景观带和诗意生活廊。前方是君子湖,取意长春市花君子兰;右侧是蝶湖,形似一只展翅蝴蝶……”指着不远处的湖景,长春市建委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苗喜臣娓娓道来。

  光影桥、生态岛、长白文化园、工业轨迹园……三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涝洼塘,经过1000多名建设者800多个日夜的奋战,如今已成为长春的“城市外滩”。

  “这是去年‘十一’公园开放当天拍的,看这花海多漂亮!”聊起南溪湿地公园,家住中海国际社区的周利华女士打开微信朋友圈。一条微信,几十个朋友点赞。

  “南溪湿地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一个公园,而是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的一个关键点,集防洪减灾、生态保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展示于一体,防洪标准200年一遇。”长春市建委副主任陈铁志介绍说。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这是长春的治河理念,更是这座城市的生态观、发展观。“伊通河的水生态治理,主要解决水从哪里来、水面如何清两大问题。”陈铁志告诉记者,目前,28个污水吐口全部截污,9座调蓄池完成主体。降雨时,溢流污水直接进入调蓄池,并在一定时限内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补充河道水量。

  改造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两年的旧城改造,让三环以内166平方公里的长春老城华美蝶变。

  午后阳光正暖,在经开六区消防文化主题广场,一位年轻母亲牵着孩子的手,轻声讲着安全防火知识。

  看得见的“面子”变化愉悦人心,看不见的“里子”变化更让人舒心。

  “以前这里到处是违章建筑,尤其是下水,经常堵,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谈起小区变化,年近七旬的盛香珍老人赞不绝口:“改造后,下水一次没堵过,小棚子全拆了,楼也新了,还打通十多条路,进出特别方便。”

  目前,20个商圈、316个老旧住宅区、600多条街路旧貌换新颜,拆除各类违法建筑近432万平方米,1600多公里地下管网完成改造……”长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旧城改造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世忠告诉记者说:“下一步,将继续提升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好旧城改造成果。”

 

曾经杂草丛生的涝洼塘,经过1000多名建设者800多个日夜的奋战,如今已成为长春的“城市外滩”。 常萱 摄

  20万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

  “暖流计划”惠及893万人次

  幸福,来自无所不在的温心暖流

  对于孩子正上小学的长春双职工家庭而言,最让他们幸福的是,“蓓蕾计划”的实施,解决了“三点半”这道全国性难题,20万名小学生获得课后免费托管服务。

  “以前孩子三点半放学,我四点半下班,根本没时间接,只能去校外托管班;现在好了,放学后又延长一个半小时,我下班再来接,时间刚刚好。”提起蓓蕾计划,东北师大附小的学生家长刘冰如是说。

  “目前,托管时间是放学后延长90分钟。”长春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黄蓓告诉记者:“市教育局还将打造‘蓓蕾计划’升级版,探索‘静态辅导+动态活动’‘课业托管+学校社团’等托管模式,满足学生和家长更多需求。”

  “蓓蕾计划”只是幸福长春建设的一项新举。旨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暖流计划”,更让众多群体幸福不已。创业初期资金短缺,一度让大学生创业者王诗白愁眉不展,“暖流计划”的贴息贷款政策让他顺利拿到10万元,他的生鲜小店越做越火。2017年,这样的受益者达893万人次。

  幸福远不止于此。今年长春市两会上,记者看到这样一份民生账单,也是幸福清单。

  ——新增义务教育学校8所、普惠性幼儿园18所,打造“温馨村小”182所,创办新优质学校100所;

  ——51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3.6万名残疾人获得精准康复服务,7家市级医院专科医疗救助中心为农村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

  ——又有2.7万贫困人口、124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

  ——解决18.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厕所2.9万户;

  ……

  让群众更有归属感、安定感、幸福感,这就是长春改革发展的不变追求和动力源泉。

  幸福长春,正像一列开往春天的动车,动力十足,满载希望……(陈耀辉 王英 孟凡明)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