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12日电 题:老张养牛记
新华社记者刘赫垚、孙晓宇
天黑了,老张还是不放心,随手抓起一旁的外套奔牛圈走去。
“这些是改良和牛,娇贵得很,冻着了可不行。”此刻室外温度将近零下20摄氏度,老张一边说,一边给牛添些草料。
今年56岁的张来成是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先锋村脱贫户,10多年前开始养牛。接触和牛,还是近几年的事。
2012年,当地一家企业从新西兰等地引进和牛,开始从事纯种和牛繁育和高档肉牛改良业务。
“我在当地养牛养得比较好,企业工作人员就来找我,让我加入他们。”张来成说,虽然开始心里没底,但政策优惠,还是决定试一试。
2016年,张来成购置2头基础母牛,利用公司免费提供的冻精,进行和牛繁育改良。张来成说,每购一头母牛,政府提供3000元补贴。根据和牛重量,企业以每头12000元至140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
“过去养牛行情不稳定,赚一年赔一年,受不了啊!”张来成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养多少收多少,收购价格还高于普通品种市场价,心里有底了。
“我和爱人身体都不好,还要供养女儿上大学。”张来成说,养和牛不但让他们收入增多,日子也“见了亮”。2017年,张来成一家通过这项产业顺利脱贫。
记者近日在龙江县的和牛现代化繁殖基地看到,和牛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悠闲地进食。“为保证品质,我们按照高标准,为和牛提供优质和舒适的生长环境。”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赵庆来说。
“龙江县地处‘黄金养牛带’,饲草资源丰富。”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承达说,自公司2004年落户龙江县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繁育、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
龙江县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龙江和牛”是当地主打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龙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龙头企业”的扶贫模式,企业让利,与农户签订回收协议书,政府制定补助政策,使当地超过2000户贫困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