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坡”奔向“金银窝” 十八洞飞出欢乐歌

2018-12-22  A+ A-
  新华社长沙12月22日电 题:“穷山坡”奔向“金银窝” 十八洞飞出欢乐歌

  新华社记者丁锡国、张玉洁、高文成

  苗鼓铿锵敲起来,山歌嘹亮唱起来,舞蹈欢快跳起来……

  不久前,地处湘西花垣县深山的苗族村寨十八洞,用一场热闹的歌舞晚会,送走一个难忘的日子。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困村落,看望乡亲,同大家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如今5年过去了,十八洞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成为小康示范村寨。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去年底的10180元。

  高山回荡的歌谣,传唱着十八洞人的新生活。

  “通水通电又通路,户户过上新生活”

  十八洞地处特困山区武陵山腹地,水秀洞奇,山水相连,有“小张家界”之称。但因群山阻隔,交通滞碍,民生维艰。

  “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头多。不通公路水和电,手捧金碗莫奈何。”

  村民杨正邦对家乡的记忆,是闭塞、贫穷。十几年前,车辆还开不进村子。因为交通极不方便,十八洞徒有满眼好风景,十八洞人空有一身壮力气。

  今年才40岁的杨正邦,到沈阳、宁波打工16年,直到2014年初,才回到家乡。

  此后的日子,十八洞天天在变:路通了,电有了,水通了,危房改造了,地面铺平了,垃圾站建起来了……杨正邦特别感慨的是,通村道路从羊肠小道变成土坯路、车辆单行道,现在又拓宽为双向通行的大道。

  深山连通世界,十八洞的“穷根”拔掉了。

  来村子参观、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小村热闹了,村子里的活计随之多起来。指挥交通、打扫卫生,杨正邦从早到晚在街上忙活。今年国庆节,他开办了全村第11家农家乐。11月3日十八洞举行文艺晚会,杨正邦的农家乐一天接待客人就有100多人。

  当年的贫困户杨正邦,买了电冰箱、平板大彩电,去年又买了私家车。现在,他经常开上私家车,出山进货。道路虽在群山中起伏弯曲,但路面平整、宽敞,再无行路难。

  十八洞传唱的山歌从此欢快起来:“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通水通电又通路,户户过上新生活。”

  “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

  “三沟两岔穷旮旯,红薯土豆苞谷粑,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十八洞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一块块巴掌大的土地,分散在山顶、山腰和山谷里。

  十八洞人祖祖辈辈就靠这点地生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十八洞脱贫致富,仍然紧紧抓住这个根本,不同的是,土地上的“文章”和从前不太一样了。

  去年底,十八洞每名贫困人口从猕猴桃基地分得1000元收益。这笔钱,不是他们用汗珠子换来的,而是他们的股金“生”出来的。

  因为土地状况不适合搞规模产业,2014年,十八洞将政策扶持资金集中起来作为股金,与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在20多公里外的地方流转1000多亩土地,建立了猕猴桃种植基地。去年,猕猴桃挂果,当年开始分红。今年产量大增,效益更好,分红有望翻番。他们的目标是,进入盛果期后,年人均分红5000元。

  1000多亩“飞地”,比十八洞现有的土地面积还大,收益也高出许多。村里那些零零星星的地块,又被改造提升,变成乡村旅游新卖点。

  全村200多农户用承包地入股农旅专业合作社,按发展旅游的标准,统一设计规划。山坡上种桃子,稻田里养鱼。桃子采摘权、稻花鱼捕捞权,向游客转让。一块土地,收益从一笔变成了三笔:土地有保底收入;社员为合作社打工有收入;合作社经营得好,还会有分红。

  十八洞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广。一家企业投资办起山泉水厂,村民进厂当了工人,村集体也有了至少50万元的年收入。40多名妇女在家绣苗绣,去年一年就收入26万元。老人在家门前摆个小摊卖山货,收入也不错。

  十八洞人的笑声发自内心,歌声也洋溢着幸福:“苗家住在高山坡,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

  “要想快脱贫,全村一条心”

  “金鸡开了口,凤凰开了声,要想快脱贫,全村一条心。”

  十八洞是13年前才由飞虫、竹子两个村庄合并而成的新村,村子合了,人心难合。原飞虫村离国道近,给原竹子村修路、架电,绕不开飞虫的土地。建旅游设施,也不能不占用土地。当时,村集体没有收入,一分钱补偿也给不了。因此,群众没少出难题。工程好不容易开了工,又被村民阻拦,被迫停工的情况,常有。

  人穷,志短,容易得“软骨病”。一些人巴不得政府把自己的衣食住行全包下来。花垣县委委派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不久,就把破除村民“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当成首要工作目标。

  工作队有办法。举办篮球赛、苗歌会、赶秋节、文艺晚会,把原来两个村子四个寨子群众的心,往一块拢;组织留守妇女,成立苗绣专业合作社,组织青年成立民兵突击队,担当急难险重任务,两支队伍成为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好帮手;每年一次对16岁以上村民支持公益、遵纪守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情况量化打分,张榜公布,让排名靠后的,“红红脸、出出汗”;借助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党支部、村委会,给群众一个信得过的领导班子。

  潜移默化中,十八洞人的脑袋富了、干劲足了。近五年,村民自愿投工投劳3000余个,建起许多公共项目。

  村民龙先兰是个孤儿,破罐子破摔,喜欢喝酒、打架、闹事,四年前曾闯进副省长主持的座谈会要饭吃。扶贫工作队队长把他当成亲兄弟,温暖他、帮助他、感化他,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脱贫又“脱单”。如今,龙先兰用自己和妻子的名字,为自己生产的蜂蜜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养蜂合作社,把118户养蜂户联系在一起,规模扩大到1000多箱。龙先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新修订的十八洞村规民约,有了这样的新开篇:“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