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智慧农业绘就秋日“丰景”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是关中平原葡萄主产区之一。为保障葡萄的优良品质,鄠邑区建成集仓储、分拣、包装、运输于一体的供应链中心,推动园区按标准建设现代化分拣流水线,实现葡萄采收后快速预冷、分级、封装的无缝衔接。

秋日里的关中平原,迎来了喜悦的丰收时刻。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道白鹿村的智能日光温室大棚,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蔬菜的肥料浓度、温度、根系湿度以及营养液液面高度等关键指标。智能叶片传感器,模拟树叶感应光照和湿度,可实现自动喷灌。

■云南:稻鱼共生促双赢 闲棚生金助共富
目前,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的稻田一片金黄,稻穗低垂,鱼儿肥美。近年来,洱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逐步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替代传统单作,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眼下,在云南省澄江市大大小小的餐馆里,新鲜上市的竹荪成为不少食客的心头好。从2022年开始,澄江市左所社区凭借创新实践与专利转化,改造闲置棚种植竹荪。目前,竹荪产业年净利润可超500万元,让众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河北魏县:千年古梨树群落结出“振兴果”
在河北省魏县,鸭梨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核心种植区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万余棵。近年来,魏县实施了“古梨树保护与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古树复壮、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让古梨树群落焕发出新生机。

当前,魏县梨树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从过去单一种植,到现在集生产、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魏县鸭梨”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山西吉县:苹果丰收挂满枝 映红乡村致富路
近日,山西省吉县30万亩苹果陆续进入采摘期。果农们忙碌在田间地头,采摘、装筐、分拣、搬运,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山西吉县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宜乔则乔、宜矮则矮、乔矮并重”原则,不断提升苹果品质,形成了早、中、晚熟苹果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小葫芦烙出“金疙瘩” 庭院经济富农家
金秋10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的田野间,连片葫芦地迎来丰收。在太平葫芦特色产业园加工车间,工匠们以铁为笔,在葫芦上勾勒出精细的山水、花鸟或福禄图案。经过打磨、烙画、抛光等工序,普通葫芦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从单一的种植到深加工,从本村发展到带动周边,太平镇的葫芦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太平葫芦产业园还融合种植观光、文旅体验、直播销售等多种发展新途径。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王梁
包装:夏勇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