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 > 正文

香港尖沙咀钟楼:百载钟鸣 时光共鸣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2-11 14:41:01

   新华社香港12月11日电 题:香港尖沙咀钟楼:百载钟鸣 时光共鸣

  新华社记者黄茜恬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景色中,尖沙咀钟楼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醒目地矗立于尖沙咀海滨逾一世纪,不分昼夜地见证着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

  作为昔日广九铁路九龙总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尖沙咀钟楼不仅记录了香港老一辈离别与前行的故事,更见证了香港铁路的早期发展。

  钟楼里的铜钟于1921年开始为市民报时,但自1950年起,技术难题使得报时铜钟不再运作。2021年正值铜钟运作一百周年。在悄然沉默71年后,清越悠扬的钟声于12月9日傍晚6时再次回荡在维港上空,唤起这座城市的百般回忆。

  百年钟声 响遍维港

  当、当、当……六声深沉清远的钟声在香港市民满怀期待的倒数声中如期而至。

  远处,天色渐暗,一抹殷红色的夕阳挂在天边。香江上来来往往船只里的乘客不约而同用手机记录这历史性一刻。

  近处,钟楼下的广场上、天星码头上、星光大道上早已人头攒动,市民们都迫不及待迎接这穿越百年的钟声。

  “只有我们老一辈的人才听过钟楼的钟声。”头发花白的林先生与太太牵手站在人群中,望着钟楼,听着钟声。他回忆起儿时的经历时说:“那时候我们没有表,都不知道准确的时间,但看到钟楼和听到报时就能知道要买几点的票,避免误点错过车。”

  身旁的林太太更是满心感慨:“今天再次听到久违的钟声就忍不住想起老朋友们,想起年轻时大家一起从这里搭乘火车去往远方的兴奋与快乐体验。”

  “这座钟楼承载了我们年轻时候返回内地家乡探亲的喜悦之情。”79岁的香港市民陈先生说,钟楼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回家乡的起点”。他说,小时候和父母从这里搭乘火车,沿着广九铁路,从尖沙咀回到广州。“来到钟楼,离家乡就近了。洪亮的钟声也好像是为每个归家人送上的祝福。”

  香港文化中心广场及海滨管理高级经理何少明说:“对尖沙咀一带的市民而言,钟楼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因为香港天文台成立时,便以提供准确的报时服务作为使命之一,而钟楼的出现仿佛传承了这个使命,以更大众化的方式——嘹亮的钟声及清晰的时分钟面,向市民鸣钟报时。

  何少明说,昔日钟楼下的人力车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钟楼下人多车多,生意最多!望准钟楼时间,最紧要知道咩时候返屋企食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什么时间该回家吃饭。)”

  广九记忆 穿越百年

  尖沙咀钟楼是广九铁路原九龙总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粤港“亲情线”的广九铁路曾连接了广州至香港九龙,而昔日的九龙总站曾是中国最南端的火车站,是内地与香港人流和物流互通的门户,也是两地血脉相连的标记。

  “广九铁路的建设对于香港的发展极为重要。”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二级助理馆长(建筑保护)廖洁盈说,广九铁路通车后,除了打通香港和内地的商贸与客运网络,也便利市民往返城乡之间,为沿线地区的发展建立交通基础。

  “当时的沿线车站九龙、红磡、油麻地、沙田、大埔墟、粉岭等,大多都在乡郊。如今沿线地区几乎都已发展成人烟稠密的市镇了。”廖洁盈说。

  “尖沙咀钟楼曾是欧亚火车联系的东方总站标记,见证了香港和内地铁路发展与联系的历史。”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一级助理馆长(古建)吴国樑介绍,广九铁路将香港与内地的铁路系统相连接,沿着铁路可一直北上达哈尔滨,续与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相连,通往欧洲大陆。

  随着香港城市的发展,旧九龙总站已不能应付需求,尖沙咀火车站便迁往红磡站现址。

  据车站的一位站长回忆,1975年11月29日,最后一班从九龙总站开出的列车在14:55出发,车站广播系统播出《友谊万岁》,在乐声中结束历史任务。

  九龙总站大楼被拆卸后,原址兴建了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而钟楼仍得以保存,并被列为法定古迹。

  钟声回归 同心并行

  走近细观,钟楼以红砖及花岗岩建造,具有英国爱德华时代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楼高44米,楼顶装有7米高的避雷针。“在当时而言,可谓摩天大厦。”廖洁盈笑着说。钟楼上部为八角形,有圆顶钟塔,白色的古典装饰如卷形扶壁、柱子及檐饰等,与红砖形成强烈对比。

  自1921年3月铜钟首次报时起,钟楼的钟声曾陪伴着香港人拼搏向上的步伐,默默见证着香港的繁荣发展。到了1950年,因技术原因,铜钟便停止为市民报时,沉稳悠扬的钟声悄然沉默。

  2021年正值钟楼铜钟运作一百周年,香港文化中心希望通过举办“百载钟鸣—用钟声留住回忆”庆祝活动,让久违的钟声再次响起。但因钟楼在九龙总站搬离后曾进行加固工程,部分楼层被混凝土所封,难以将铜钟挂回原来位置,香港文化中心遂展开一场远至英国的寻声之旅。

  何少明说,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数据后发现,钟楼的铜钟重一吨,钟声为降E调。“我们便尝试寻找与这个铜钟音调、音色、铸造及调音方法最吻合的声音来还原钟声。”

  英国约翰泰勒铸钟厂发现,他们于1919年铸造了香港铜钟后不久,以同样方式、相同工匠与物料,铸造了另一降E调同款铜钟。该铜钟现存放于英国拉夫堡一博物馆内。

  “因此,如今市民听到的钟声就是通过数码钟声系统,将存放于拉夫堡一博物馆的降E调铜钟钟声与香港天文台的网络时间联系,实现同步报时。”何少明说。

  当谈及如今铜钟报时的意义时,何少明说,时间的关键之处不仅在于准确,也在于同步——当所有地方的时间仪均在同步而行,社会各界才能够同心并行,发挥应有效能。

  “希望百年钟声的回归,除了唤醒大家的集体回忆,也为未来带来更多信心与期盼。”何少明说。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