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新闻 > 正文

“00后最强大脑”——走近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的“宝藏少年”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0 14:55:50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有之炘)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一群穿梭在会场的 “00后科学家”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与诸多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奖项的获奖者们面对面,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此次论坛有4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1位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参与,此外还有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共同参与,涵盖化学、物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全球影响力。

  这些“全球最强大脑”在一起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主题,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密码,书写属于人类未来的新预言。论坛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桌布讨论”,将与会嘉宾分成15桌,每1至2位顶尖科学家和十几位青年科学家围坐在一起,就各式各样的前沿科学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在一些圆桌上,记者发现了几位聚精会神的“少年科学家”。

  就读于大同中学的蒋骋昊是今年年纪最小的嘉宾,也是上海市“英才计划”的成员之一。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对医学充满了兴趣。正处于牙齿矫正期的他由于需要戴牙套而常年受到口腔溃疡的困扰,但他发现现有的口腔溃疡药物存在持久性不强的缺陷,因此从初三开始萌发了研发治疗溃疡新配方的念头。经过导师的帮助以及自己反复思考和试验,正在上高二的他研发出了一种凝胶状的溃疡药物配方,并正在进一步完善。当蒋骋昊向同组的顶尖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们介绍自己的项目时,引发了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院士吉罗·麦森伯克的强烈兴趣,这位神经科学领域的“大咖”追问了其关于实验的一系列细节,并频频点头。

  蒋骋昊表示:“通过此次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交流,有助于打开科学思路、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国际视野。科学应当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未来会继续往药学方向发展。”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胡诗成和蒋骋昊一样也被分在了第十三组,她操着流利的英文和同桌的外国科学家探讨关于化学的问题。胡诗成告诉记者,自己从初三开始对化学产生兴趣,曾获得上海市高中学科联赛一等奖,接着自学大学化学,更加明确对化学的喜爱。入选“英才计划”的她跟随复旦大学的教授学习相关知识,每天放学后就“沉浸”在化学实验室里,从事催化剂项目研究,经常一抬头看时间就是晚上11点。

  “我觉得能够用分子的眼光来解释世界上各种现象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希望我今后的研究可以进行工业化应用,从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及能源问题。”胡诗成说。这位化学“宝藏女孩”的勤奋态度让吉罗·麦森伯克印象深刻,他鼓励胡诗成继续探索新的领域,培养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胡同学今年还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能源化学一等奖和学科最佳,并受邀参加将在12月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她告诉记者,无论是去观摩诺贝尔颁奖典礼,还是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和自己仰慕已久的“科学大咖”面对面交流,都是非常不一般的体验,会对自己今后的科学发展有所启发。

  上海中学高三学生李仁宇用了两年时间设计了一套打桥牌的人工智能系统,类似“桥牌版AlphaGo”。新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位计算机“宝藏男孩”而言有些陌生,可这丝毫不妨碍他和同组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麦立强进行互动。擅长新材料研究的麦教授向李同学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新材料的研发和建模,鼓励他更多地进行跨领域的探索,持续追逐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虽然有很多专业知识听不太懂,但通过这个平台领略到了顶尖科学家们的风采,在与科学家们交流后,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要在多领域不断探索,”李仁宇向记者坦言,“我的知识积累还很有限,接下来要在大学继续积累,明确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

  这场将中学生和诺贝尔奖得主齐聚一堂的交流虽然短暂,但正如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所言,这样的交流让具有科学潜质的年轻人接触到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指导,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作为世界科技方阵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