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新闻 > 正文

“心安,这里有家的味道”——探访珠峰大本营测量登山营地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05 16:24:53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5日电  题:“心安,这里有家的味道”——探访珠峰大本营测量登山营地

  新华社记者

  顶着头痛、气短等高原反应,记者探访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测量登山营地。这是一块稍平坦的谷地,不远处是珠峰的重峦叠峰,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队员一个月前便在这儿“安家落户”。

珠峰大本营全景(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测量登山营地被6个集生活污水、餐厨垃圾处理等功能的集装箱模块分割,形成对称。测绘队员帐篷按数字排列,登山队员帐篷以队员名字命名,夹着医务室、食堂、活动室等帐篷,宛若一个社区。

这是珠峰大本营内的厕所(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珠峰大本营处于风口处,气候瞬息万变,这给测量登山队员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困难:强风刮得帐篷哗哗作响,队员们往往从睡梦中惊醒;大雪纷飞,迫使人们待在帐篷中难以挪步。

  然而,严酷的自然环境并未吓倒测量登山队员们,他们在帐篷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工作,商定冲顶测量方案,为这场“决战”划定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路线图。

  工作之余,他们也会聊聊家常,调侃、打闹。

登山队员在珠峰大本营玩桌上足球(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测量登山队员们吃的食物,是从100多公里外的定日县城拉来的。后勤保障小组组长旺青索朗告诉记者,每隔2到3天,运送蔬菜、水果和肉类的卡车会如约来到大本营,及时补充食物。

  饮用水要靠人力取。旺青索朗说,后勤保障人员会定期开车到十几公里外的绒布寺泉水处,拿着近10桶、每桶容量为70公斤的水桶取水,每隔3天取一次。洗菜和洗碗的水,则是就近凿冰化水。

  “青椒肉丝、啤酒鸭、土豆烧鸡、韭菜鸡蛋、醋熘土豆丝、酸菜粉丝汤……”参加这次珠峰高程测量的队员郑林对大本营的菜品如数家珍。作为一个陕西汉子,郑林笑着说,“这些菜很符合我的口味”。

这是珠峰大本营厨房(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保障队员的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实施前期,对所有队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健康安全培训,项目指挥部有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登山服务机构有针对高海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在大本营设有临时医疗点并配有高压氧舱。

  “项目指挥部会根据具体情况配备应急车辆、人员等,一旦有人员身体健康突发问题,在大本营简单处置后,第一时间送到定日县、日喀则市等地进行治疗。”这名负责人说。

  从队员的吃住行到安全保障,营地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为了不破坏珠峰地区生态环境,珠峰大本营的餐厨垃圾都会经过环保处理。每隔一段时间,将餐厨垃圾倒入集装箱内部发酵仓进行发酵处理,处理后的余留物可用作有机肥料。”旺青索朗说。

  记者在营地采访中感受到,生态环保理念贯穿营地的每一处,也扎根在每名队员心中。营地厕所采用环保型材料,粪便被干粉式除臭剂加速降解,并运往山下作为农家肥使用;每个帐篷里都摆放垃圾桶,队员们自觉把垃圾丢到桶里,整个营地及帐篷内基本不见被随意丢弃的垃圾。

  “测量高程是为了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珠峰,为人类开展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测量本身也是为了保护珠峰生态环境。”郑林说。

  夜色浓重,狂风呼啸,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唯有顶峰露出隐约的轮廓。营地帐篷内,灯火通明,郑林正和队友商量明天的工作安排。

  “吃住不愁,而且队友们都在,心安啊,就像在家一样,自己会一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中。”郑林笑着说。(记者多吉占堆、边巴次仁、魏玉坤、王沁鸥、武思宇)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