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军事 > 正文

这双眼睛,就是中国潜艇兵的实力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06 09:41:53

在几百米深的海底

长期工作生活

是一种什么体验? 

挤!

铁链拉起的吊床

随挂随睡、轮流使用

也是餐桌书桌会议桌

以及临时手术台 

闷!

冰冷黑暗的大洋深处

要用24小时制时钟区别昼夜

与世隔绝的密闭空间

没有阳光也没有新鲜的空气 

苦!

轰鸣不断的机器

高温高湿的考验

突袭的狂风暴雨

巨大的心理压力

…… 

但为什么

他们还是义无反顾

每天忙得热火朝天?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郑同柱,是北部战区海军的一名潜艇雷达技师。

  在2019年,我参加了一个挑战:同时观看9个不同的视频,在15分钟内,从13500帧画面中精确锁定了仅出现0.04秒的目标人物,网友给我起了一个“海军鹰眼”的称号。而我超强的观察力,也来自18年来当潜艇兵的经验积累。

  我的工作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雷达屏中不断闪过的数字捕捉有效信息,然后快速、及时、准确地上报给指挥员,让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断,避开航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

  记得有一次演习,海面上刮起了大风,阵风达到了8级,巨大的海浪连续击打着舰桥,在舰桥上负责指挥的指挥员衣服全都湿透了。当时潜艇的最大倾斜角度接近了30度,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不倒翁。我们站也站不稳,坐也坐不住,只能用安全绳把身体牢牢地绑在附近的铁杆上。

  由于潜艇上下颠簸得厉害,我整个心都是忽上忽下的,坚持了不到一会儿就忍不住吐了起来。肚子吐空了吐胆汁,胆汁吐完了再吐唾液,嘴巴里非常苦,每一秒都是一种煎熬。当时感觉跳到海里,都要比在艇上待着舒服。

  好不容易风停了,过了一会儿,海上又飘起了大雾,能见度只有十多米。为了保障航行的安全,我增加了报告雷达观测情况的频率。我的神经时刻紧绷着,巨大的压力也让我忘记了饥饿与寒冷,在战位上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直到潜艇顺利到达预定海域。

  那天值更结束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吊床,身子一歪就睡着了。醒来时才发现衣服也没来得及脱,只记得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很香。

  出海这些年,我们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惊险时刻。在前不久的一次训练任务中,我艇在某海域变深机动,忽然听到舵信兵报告升降舵故障。紧接着,深度计上的数字刷刷地往上跳,深度8米、9米……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潜艇很快就会扎入海底,后果将不堪设想。

  指挥员迅速判明情况下令,雷达开机,我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侦查,并报告指挥员海面安全。他迅速下达供气浮起指令,潜艇掉深控制后安全上浮,最终转危为安。

  很多人都会很好奇,我们在潜艇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也是下到潜艇舱室后才真正了解到它的神秘。

  那里就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没有阳光,我们靠时钟来区分昼夜;狭小密闭的舱室内没有新鲜的空气,而且高温高湿;睡觉的吊床很窄,只能平躺不能翻身;机器还会发出各种噪音,条件相对来说是很苦的,想睡个舒服觉都很难。但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我和我的战友们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没有一句牢骚和埋怨。

  在一次返航途中,清晨太阳还躺在海平面上,我们按计划上浮进行水面航行。刚登上舰桥我就看到有6只海豚在艇首方向跳跃嬉戏,好像在欢迎我们回家,又像是要和我们比一比谁游得更快。

  眼前神奇的景象让我们特别激动,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准备拍张照片留念。大家是不是也很想看照片?可惜我们出海不能带手机,没能拍下。

  和海豚的相会是我的小幸运,而我的大幸运是赶上了海军跨越式发展的好时候。

  我们部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支常规潜艇部队,装备多次更新换代,从进口到基本国产,越来越先进。就拿我所执掌的雷达来说,从曾经的手摇式操作变成了现在的触摸式操作。

  守卫祖国的海防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构筑起一道水下钢铁长城。

  我是新青年郑同柱,谢谢大家。

126年前

中国近代的第一支海军

北洋水师

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他们与敌船同归于尽

用生命填起发展鸿沟

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发出了最后一声怒吼

70年前

中国人民海军创建不久

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

到刘公岛考察无法渡海 

只能找当地渔民

租下一条小渔船

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

让随行人员记下这一切

去年年底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山东舰交付海军

自此进入“双航母时代” 

舰艇像“下饺子”似的

出现在祖国的万里海疆

让海上入侵成为历史

我们挺直腰板无人敢犯

保卫祖国人民

维护世界和平

无数像郑同柱一样的海军官兵

替我们守护着儿时的“英雄梦”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