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频道 > 文化旅游 > 正文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文章来源:桂林红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18 13:25:24

桂林红豆网记者 陈创明 通讯员 周玉祝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灵渠游船。记者陈创明摄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灵渠码头山段。记者陈创明摄

  京广高铁贯通南北,穿过无数县城,兴安就是京广高铁湘桂走廊段穿过南岭山脉之前的县城,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忘记在兴安县城中还保留一条完好的运河秦朝“灵渠”。日前,兴安县再次拉开灵渠申遗的序幕,驻桂媒体记者有机会跟随区内外考古专家行走灵渠,探访当年“秦兵运粮”最忙的关隘重镇――兴安。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灵渠漓江与湘江分水岭。记者陈创明摄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记者专家瞻仰秦朝三将军墓。记者陈创明摄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记者、专家走在灵渠三米驿站岸边。记者陈创明摄

  三年不进受困粮草开凿灵渠城市兴安

  从桂林高速公路驱车1小时进入兴安县城,映入眼帘就是严关仿秦门楼,给人感觉这个地方与秦代有关联,笔直桂湘公路从这个县城通过,路两旁一栋栋参差不平的农居小楼反映了当地农民已经摆脱贫困线,很少有人把这里如何脱贫与“秦兵运粮”最忙重镇相关联。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中原后,转而挥兵南下,受困于兵马粮草的转运,3年而不能进,秦始皇下令开凿这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运河。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灵渠的开凿动用的人力数以万计,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

  今天终于踏上这片古老并且曾经辉煌的土地,还有专家讲解也算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圆梦之旅”。

  从灵渠公园进入,沿着灵渠岸边行走百米,就能看见一座十米左右的小桥,走过这小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郁郁葱葱百年大树和一个河滩及桥下陡门被称之世界最早的船闸。游人涉水过河,此时站在河中间那就是漓江和湘江的分水岭上,这是灵渠最经典的地方,也是秦代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财富。

  灵渠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院长周友光介绍:灵渠通航后,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

  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置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灵渠是目前国内保存完整的联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这条运河的贯通后,秦军派兵把守,确保来往船只和客商安全,兴安就依渠建城,也就曾为古时战略要塞。

记者专家走灵渠 揭开兴安依渠建城神秘面纱

灵渠岸边的砖雕。记者陈创明摄。

  时代变迁昔日繁荣被人遗忘 

  站在灵渠岸边用现在的眼光,你怎么也想不到十几米宽的小河道居然造就一个城。从灵渠的陡门边上船,感受秦兵运粮的场景,河水清波荡漾,不到半小时来到粟家桥村上岸,旁边就是三将军墓。

  周有光介绍,当地流传一个“三将军”传说,最早奉命主持灵渠修造的是一位张姓匠师,因没修成被杀;接任的刘匠师也未成功,也被斩;第三位李匠师总结前人经验获得成功,秦朝廷要表彰他的功勋,但李匠师觉得自己是站在前两位匠师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功,不想独自邀功,便在灵渠边自杀。后人感念三匠师功绩,尊称其为“将军”,将他们合葬一墓,取名“三将军墓”。后人参观灵渠前,来到“三将军”墓前都鞠一躬,表示对他们的崇敬。

  延着灵渠边走,灵渠有这么多鬼斧神工成就,一座桥一个故事,一块石头解开一个迷。有人问:灵渠是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吗?

  记得中学教材上关于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的说法不对,理由是,这条大运河是隋朝所开,比秦朝开凿的灵渠要晚。隋朝开通济渠从黄河引水与邗沟相通,才形成后来的京杭大运河。但京杭大运河的邗沟是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了,其形成年代比灵渠早。

  有一种说法,认为灵渠上陡门的存在,使灵渠堪称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运河,因为在国外,迟至14世纪才出现了第一座船闸。灵渠给后人留下很多悬疑,愈显灵渠的神秘。

  这里曾经的繁荣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被人忘记,然而从灵渠人家保留的门板和街上砖雕来看,还可以寻找到这个地方曾经繁荣的迹象。

  特殊的面条 兴安中国米粉的发源地

  灵渠通航,也带来了五方杂处的百姓,造就了兴安包容淳厚的民风,四海风俗在这里汇聚形成了兴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积淀,享誉南方地区的米粉发源地就在兴安。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陈兴华说:有史料记载,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勾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秦军三年不解甲,武器不离手,可见战斗之檄烈。

  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吃不上面出现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誉满天下的米粉。为此,兴安的米粉要比别的地方有韧性、滑爽原因就在这里,为纪念先祖留下的东西,兴安县每年都举办米粉节来纪念教会他们做米粉的祖先。

  灵渠通航,南来北往的客商路过兴安一带,觉得兴安米粉好吃就把制作的方法带回去,照本加工,米粉就流传下来。经过二千年的改良就变成今天的米粉。在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的三米驿站这里至今还保留传统米粉做法。

  兴安美食与几十公里之外全州、灌阳不同,尽管都在湘桂走廊,不管你是哪里人,来到兴安总能够找到类似你家乡的味道,美食在这里融合了,适合每个人的口味,这一融合,这就是灵渠带来的。不光带来这个县城,还带来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灵渠秦代以来一直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伟大、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灵渠申遗有利于保护和促进遗产地的科学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桂林文化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