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为人民放歌 为时代铸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成果丰硕气象一新
新华社记者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为文艺界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一部部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谆谆教诲、殷殷期待,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党中央针对文艺领域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一项项高含金量政策密集出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谋篇布局、鼓舞士气。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对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谋划和科学部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等成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等印发,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重要制度设计。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加强组织引导,细化制度设计,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推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体系。
“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今年,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文艺评论工作努力打磨好利器、把好方向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围绕“中华美学精神”“文化自信与世界眼光”“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非常时期文艺的价值与力量”等论题举办系列研讨会,不断扩大理论视角,切实发挥文艺评论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围绕新时代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展开深入研究、探讨,有力推动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工作,营造良好文学生态。
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
“新形势下,文联、作协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积极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吸引力。
浙江省文联成立全国影视领域的首个产业文联——横店影视产业文联,为“横漂”新的文艺群体打造“新家”;中国杂协举办新文艺群体组织管理人才培训班,推动杂技事业创新发展;中国音协成立“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和“新兴音乐教育工作委员会”两个专门机构,团结引领“音乐两新”;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增设“新人新作榜”,激励青年作家关注现实、讴歌时代。
搭平台、抓党建、强基础……文联作协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组织覆盖不断扩大,“文艺两新”工作成果遍地开花。
伟大的时代呼唤先进的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表示,五年来,文艺工作者努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加倍努力,力争交上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从时代进步中汲取力量,以文艺精品吹响时代号角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山高水长,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2021年6月28日晚,北京,国家体育场灯光璀璨、人声鼎沸。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2万名观众一起观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看不尽的辉煌、数不完的成就、说不尽的感念、唱不完的赞歌……一场演出浓缩百年,饱含近8000名演员的倾情奉献,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党的百年华诞的深情礼赞。
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百年辉煌”戏剧晚会、大型原创交响合唱《百年放歌》、“向党报告”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等一台台满怀激情的演出,推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等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展览,热忱诠释着与党同心、与民同心的坚定信念。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意蕴深长的话语,始终鞭策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清晰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进步中汲取力量,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担当。
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百年前的“新青年”群像,成为现象级作品;电视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充分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以“奋斗”为主线,再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
“面对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和重大历史事件,文艺工作者从来没有置身事外,从来没有缺席缺位,始终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
2020,岁在庚子。
疫情突袭江城武汉,数万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或微笑、或疲惫、或双眼含泪的瞬间,被另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以手中相机定格、成为永恒。
这便是“为天使造像”重大摄影工程——按照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宣传组的指示要求,中国文联党组委派中国摄协在最短时间内组建小分队奔赴武汉,以66天的连续奋战,拍下4.2万余名援鄂医务工作者肖像照,为国家和民族保存珍贵记忆。
从歌曲《坚信爱会赢》到电视剧《在一起》,从电影《十八洞村》到电视剧《山海情》再到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乡村国是》……无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惊心动魄,还是脱贫攻坚的可歌可泣,文艺工作者们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的点点滴滴,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成为当代中国文艺的鲜明品格。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以精品记录时代,用明德引领风尚。
近年来,我国文艺创作队伍愈发呈现人才辈出、几代同堂的生动局面。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文艺家在创作实践中磨炼人品、锻造艺品,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作为文艺工作者,受到粉丝的喜欢是非常幸福的事,但同时也要给粉丝正向的回馈。”青年舞蹈演员汪子涵说,今后将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律己、以优良的社会形象示人、以纯粹的职业操守从艺。
今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加强队伍建设、廓清行业风气、引导健康风尚,集中开展专项工作。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强化演出市场执法监管;广电总局明确坚决抵制“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现象;中国文联强化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邀请文艺名家开展“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中国作协加强网络文学行业职业道德建设……
从建章立制到树立标杆,文艺领域昂扬向上、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良好行业生态蔚然成势,摒弃浮躁、潜心创造的创作信念深入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成为文艺界共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目光投向祖国的山川大地,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2019年9月25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当选“最美奋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并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全国文艺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火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重拾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风气。
在山西,“记录奋斗百年路 书写小康新面貌”主题创作扎实开展;在浙江,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学精品纷纷涌现;在福建,“苏区胜地 红色之约”主题采访为创作提供丰富矿藏;在四川,文学扶贫“万千百十”工程成效显著……五年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共扶持作品462部,作家们走出书斋,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
人民的生活如同广袤的大地。唯有扎根生活沃土,文艺百花园才能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生活聚焦现实,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创作出一大批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佳作,我国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
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长篇小说《人世间》《北上》、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灯火里的中国》、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歌剧《沂蒙山》、沪剧《挑山女人》、豫剧《焦裕禄》……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显示出蓬勃旺盛的创新热情,也激发了人们广泛的情感共鸣。
2018年初,长篇小说《主角》一经出版即好评如潮,被评论界认为是“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秦声秦韵”,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主角》离不开生活的舞台。”它的作者、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彦说,创作不过是“采撷生活的花朵”,正是因为走进生活深处,在扎根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五味,才能勾勒出生动的故事、刻画出动人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坐热你的板凳,温热我的情。喝碗你的井水,清亮我的心灵……”正如中国文艺志愿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歌《走近你》中所唱,一批又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400多个地市、区、县,累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余万人,让文艺之光照亮基层每一个角落。
中国作协举办的一场场“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为基层百姓播撒下文化的种子。“通过开展文学公益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文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时代,同时体现文学的价值、文学的荣光和文学的尊严。”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说。
自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筑牢文化自信,书写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近年来,随着传承发展工程的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百姓日常,潜移默化间涵养民族气质、筑牢文化自信。
《永乐大典》回归再造见证中华儿女传续文脉,《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惊艳网友,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努力推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越来越多普通人展示诗词才华、传递文化力量,凸显“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日常”。与此同时,《记住乡愁》《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品牌广受欢迎;京剧《廉吏于成龙》、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等多部戏剧力作叫好叫座、一票难求。
进入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生命力、创造力的理解,以生动的艺术实践开掘和呈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美学内涵。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近年来,无数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投身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等也扎实推进,共同筑基民间文化长城;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持续推进,马街书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书场,我们看到代代守护又与时俱进的薪火相传……
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中国节”系列网络文化活动,推出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曾热衷过“洋节”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着力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不忘嘱托,放眼世界,自信地与世界对话。
数字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负责人说,海外读者通过中国网络文学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到了兄友弟恭、尊师重道等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从昆剧《临川四梦》巡演欧洲,到不少国产影视剧在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等接连走出国门,当代中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1年9月,雕塑家、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揭幕,落成于其文化核心之地古市集遗址。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为我们示范了文明对话和合作共赢带来的辉煌,同时更向我们示范了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吴为山说。
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新时代中国文艺在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上,高擎精神火炬,吹响奋进号角,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记者:王思北、周玮、施雨岑、史竞男)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