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法纪监督 > 正文

湖南贫困县5年修不通63公里扶贫路 央视:简直打脸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25 21:58:14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第五部分第25条明确指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我们知道,用五年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但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些扶贫项目却是一拖再拖建不下去,比如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保靖县,有一条全长63公里,途经6个乡镇10多个行政村,建成后5万多群众将从中受益的“扶贫路”,从“十一五”期间立项、“十二五”期间动工,到“十三五”仍未完工。扶贫工作为何会遭遇减速?

修路修成半拉子工程 农民柑橘四分之一价格都卖不出去

2017年2月12日,央视财经记者从国家级贫困县湖南保靖县城出发,一路行驶在连接迁陵镇至清水坪镇的迁清公路上,这段路全长63.4公里,一路沿着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河修建而上,是湘西规划四纵六横公路网中的重要横线,也是周边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的一条重要干线,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崖壁,另一边是深深的河谷。新修建的路面平坦,沿途风景秀美,不过,当地的司机告诉记者,这只是公路的起点。 司机们不太敢走这条路,肯定对当地群众的农产品外销有很大的影响。

车子行进了大约20多公里,在刚刚穿过碗米坡镇的时候,硬化的路面就突然中断了,接下来的路段都只有路基部分,记者一行一路颠簸继续在坑坑洼洼的路基上开车前进,沿途还有拉着石料的卡车穿梭经过。在碗米坡镇至比耳镇的路段,短短几公里内,记者就看到多处山体滑坡,石头滚落在路面上,挖沟机正在处理着塌方的石头。

在车行进到碗米坡镇首八峒村的时候,路上突然被几块大石头堵住,车辆不能再继续通行。原来,村民们认为炸山修路造成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变成滑坡地带,以前当地政府曾答应他们另外找地方集中安置,但是承诺迟迟没能兑现,村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讨个说法。

村民们告诉央视财经记者,这条路都修了4年了,尽管他们现在不让修路的车继续通过,但从心里,他们还是盼望着迁清公路能早日修好。现在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柑橘为生,因为交通不方便,运输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村里这些橘子什么的都是怎么运出去?

村民:往那边道上有一条公路,也不可以跑车,用马拉的。而且要绕路。

车辆无法再继续前行,前方的路况到底建设到何种程度?记者只能下车步行,沿着石子路一直往前走,没想到又遇见一处严重的塌方,只见磨盘大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挡在路上。记者一路步行走到甘兰坪大桥的时候,就连走路也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行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现在甘兰坪大桥的所在位置,现在前方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通行。甘兰坪大桥是迁清公路上的一个重点项目工程,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工程的进度是完成了拱圈的基础工程,但是桥面还没有铺设完毕,在一旁竖着的项目标示牌中,我们看到,这项工程的竣工日期是2016年9月30号。然而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甘兰坪大桥依然没有完工,在附近的施工现场,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施工,只有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在看守着这个工地。

《经济半小时》记者:大姐你是在这儿施工的是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大姐你是在这儿施工的是吧?

村民:嗯。

记者:这怎么现在没有开工啊?

村民:没有钱,我们工资都没得,8月份,我们都没给钱了。

记者:现在工人都去哪儿了?

村民:没得钱,没有来上班。

记者:这个大桥从什么开始停工的?

村民:就是腊月22。

甘兰坪大桥对面的路通往国家级贫困县保靖县的比耳镇和清水坪镇,要想到达那里记者只能原路返回,在碗米坡镇开车上山,走盘山公路才能到达。经过两个小时颠簸,终于来到了比耳镇兴隆村的迁清公路路段,记者看到,这一段也是修好了路基,还没做硬化。

附近的村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路基年前就修好了,但一直停在这里。因为交通不方便,他们到保靖县城,很多时候还要到村里的码头,坐船到碗米坡镇,再倒车进县城,但是因为每天只有一趟船,所以又贵又不方便。

村民告诉记者,去保靖一趟,起码要花30多块钱路费,如果迁清公路修好了,他们进县城要比原来的山路近至少20公里。就在迁清公路旁边,记者看到,有村民们种植的大片橘园,柑橘产业是国家级贫困县保靖县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村民们早就盼着迁清公路能建成通车。

村民:越快越好。我们这里卖个橘子,你看这个橘子就是靠那边的人到我们这边来买,路不行,我们这儿橘就卖不出去, 我们去年卖的只有五毛五一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基本上家家户户种植柑橘,在迁清公路附近的比耳镇科腊村,我们认识了65岁的田洪玖。他们家种了300多株柑橘,年景好的时候能产两万多斤,但一年下来也只有万把元钱的收入,扣除化肥、人工等成本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在科腊村,每年年产柑橘将近200万斤,像田洪玖这样的情况不止他一人。

村民:比耳那边现在都是一块多,两块多,我们这才几毛钱一斤。直接和大老板接触不了,得和二老板谈,所以这样价格来讲,我们就低。

在科腊村隔壁的比耳村,记者刚好遇见了一个浙江收购商到镇上来收购柑橘。收购商告诉记者,好的柑橘他给的收购价是两块钱。因为比耳村靠近保靖县旁边的花垣县,他开过来的大型拖挂车可以从花垣县绕路过来,所以比耳村就成了他收购柑橘的主要地点,而附近的很多村子他是想去也到不了。

柑橘收购商:路不好走啊。很多地方,大车进不去,所以只能停这里装,这边的路不行。

从迁清公路2012年动工到现在,田洪玖隔三差五都会到公路建设工地看看,本来以为路基拉通之后不久就可以建成通车,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连等了两三年,迁清公路至今都没有修通。他只能憧憬着,等迁清公路修通之后,自己贫困的生活将会彻底改变。

修路项目技术变更共达200多处成本增加40% 没钱修路成贫困县最大障碍

眼看着在两年前就已经做好路基的迁清公路,沿线的村民们是苦苦期盼着这条路能早日建成通车,将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柑橘卖个好价钱。那么迁清公路的建设到底堵在哪儿了呢?

当央视财经记者来到保靖县交通局的时候,刚巧遇到迁清公路项目负责人李官群正在召开2017年的第一次工作会,四个标段的施工单位、乡镇干部等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到场,通报目前的进度。会议结束后,李官群接受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采访。

湖南省保靖县交通局副局长迁清公路项目负责人李官群:这个从2009年开始工作报告的编制,到这个建设用地的这个证明,到这个报告的评估,报告的审查意见,水土保持方案。从环境、国土这一些程序走下来,到2012年大概走了三年时间搞完。

李官群告诉记者,道路是农村产业的“输血造血主动脉”,精准扶贫,修路先行。可是公路建设的各种手续办理十分繁琐,光审批部门涉及到发改、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文物等多个部门。为了换来这样一个个“同意施工许可”的字样,他几乎是跑断了腿。

李官群:一年要跑三四十趟,我记得最长时间在长沙住了半个月。

李官群:一年要跑三四十趟,我记得最长时间在长沙住了半个月。

从2009年到2012年,所有部门的审批程序历时三年终于走完了,2012年10月,迁清公路正式破土动工。按照计划,本来迁清公路项目建设工期是从开工之日起36个月结束,也就是2015年10月就应该竣工,可时至今日,迁清公路仍然没有完工。说起迁清公路迟迟无法竣工,来参加现场会的施工方也是怨声载道。

湖南路港建设公司A3标段项目负责人吴军辉:基本上2016年这一年,就是在搞那个桥和清理塌方。今天清完了,明天又垮了,所以天天重复地搞这个事,就耽误我们的时间,耽误我们的工期。

吴军辉告诉记者,由于湘西地区属于泥灰质岩石区地貌,极其容易造成塌方,也严重拖延了工期。那么地质因素是否就是迁清公路迟迟不能竣工的主要原因呢?记者再次来到了迁清公路的施工现场,这几处塌方的地方和甘兰坪大桥等19公里的路段,都是属于来自吉利长城路桥公司负责的A2标段。

吉利长城路桥公司A2标段项目负责人刘明:这个地方它的地质情况,是一个古的滑坡体,所以你能够看到这个岩石很松散,它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把整个岩石已经挤的很松散了,我们开挖过后,整个上面就开始滑动。你看岩石是一个分层,你把底下一挖掉,等于切角,没有角了,它就一层一层往下滑动,这个地质情况造成了整个的施工难度很大。经常发生塌方,没有办法。

刘明告诉记者,他负责的19公里的路段全线经过易滑坡地带,很容易造成塌方,每次清理塌方少则一月,多则两三个月,严重拖延了工期。

李官群:作为干线工程来讲,在湖南省作为地方道路来讲,还是施工最艰难的一个路。

当记者两天后跟随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甘兰坪大桥时,工地上已经有工人在开工修建了,对于之前看守工地的工作人员所说的拖欠工资的情况,刘明否定了这样的说法,但他也向记者婉转地表达了在施工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支付资金时会相对滞后,有时只能自己筹资垫付建设资金。

湖南省保靖县交通局副局长迁清公路项目负责人李官群:它因为县里边的这个自筹资金不到位没钱,只能施工单位先垫付的,这个施工的时候是存在这个问题的,资金不到位还是对这个工程的进度影响比较大的。

目前尚未完工的甘兰坪大桥是迁清公路上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刘明告诉记者。甘兰坪大桥因为技术变更,造成工期延后,预计到今年5月份才能完工。比如原设计为90米跨径技术的拱桥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影响,必须改成110米跨径。因为技术变更,甘兰坪大桥的造价也在原来700万的基础上,至少要多出40%以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技术的更改还有水位,地质等为题,大桥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之内,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技术变更?

李官群:当时设计的时候水位跟当时测量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异,另外也是考虑造价问题,搞大了以后造价会更高,还是有问题。尽量节省,施工以后也节省不了,还是要实事求是,有这个问题。

造价太高,怕项目在审批环节就遭遇卡壳,可是在实际建设中,任何一次的技术变更都意味着更大的麻烦,最终影响的都是项目竣工的时间。李官群告诉记者,迁清公路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和地形复杂,造成技术变更多达200多处。

但事实上,这还并不是最主要的难题,“扶贫路”修成“塞心路”,最大的原因还是资金没有着落。迁清公路计划投资4.85亿元,但国家和省里的补助资金仅有2.1亿元,剩下的2.75个亿全靠地方自筹,对于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湖南省保靖县副县长迁清公路指挥部指挥长葛晓红:这条路争取的过程中就有很多领导跟我说,这条路你不要争,这个路的开工之日就是停工之时,就这么跟我下了一个结论。因为没钱啊,你付不下去啊,你完成不下去。

葛晓红,湖南省保靖县副县长,也是迁清公路指挥部指挥长,当时迁清公路的项目就是她在担任保靖县交通局局长时争取过来的。

葛晓红,湖南省保靖县副县长,也是迁清公路指挥部指挥长,当时迁清公路的项目就是她在担任保靖县交通局局长时争取过来的。

葛晓红:2012年开工的,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不到两个亿,就一个多亿,你看我们的整个工资都不够,全靠转移支付的,怎么拿钱出来修路啊。

修路之初,摆在葛晓红面前的资金、拆迁等大大小小的难题有230个,但是想着这条63公里的公路,最终能让5万多名群众从中受益,她还是坚持,一定要把迁清公路修建完成。毕竟这条路经过的是保靖县最贫困的区域,是当地群众未来的希望路、脱贫路。

地方政府属于“吃饭财政”,而对于保靖县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更是属于“要饭财政”,项目申请下来后往往资金难以配套。葛晓红坦言,很多时候都需要施工单位自行垫付,施工建设才能得以继续推进。

葛晓红:四个施工单位,天天我们在现场给他们说好话,我说你们抓紧施工吧,这钱我们该着,我们认,最艰难的时候,我们连民工工资和油钱都付不起,我们只能按70%,60%的付,我亲自到工地上跟他们说好话,请求工人们理解支持。

贫困地区要脱贫,交通建设必须先行;贫困地区财力有限,现行政策又是怎样倾斜和扶持的呢?

记者了解到,迁清公路属于三级国省干线,根据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相关政策,对扶贫开发县的三级干线公路的补助标准为每公里300万元,2012年,湖南省下发《关于调整“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连片特困地区普通公路建设补助标准的通知》,将三级国省干线的补助标准从300万提高到400万,但遗憾的是,既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处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保靖县并没有被列入享受提高补助标准的范围内。这又是为什么呢?

葛晓红:这个政策来了,但是我们达不到,为什么呢,它也不是不给我们,因为我们是已经批复了,而且是已经开工的项目,所以跟这个条件中间,它有差距。

在国家级贫困县保靖县的崇山峻岭中,修路需要开山劈道、遇水架桥,比平原地区的难度大很多。和平原地区同样每公里300万的补助资金,就显得更加不够用了。

湖南省保靖县交通局副局长迁清公路项目负责人李官群:修一平原地区,修这么一条路可能就是四五百万一公里,我们可能达到要至少要八百多万一公里,没钱搞,它的建设速度就慢,发展就更慢,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修新路要钱,老路维护也要钱。保靖山洪泥石流多发,公路因灾损毁严重。交通部门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负债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最多的时候达到4个多亿。现在,光迁清公路一个项目,负债就达到近1个亿。而要想完全修通,仍然还有1.5亿的资金缺口。

半小时观察:别让脱贫卡在路上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如今“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资金使用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之一。

但是今天的节目我们却看到,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由于山区公路建设成本高,贫困地区的配套资金缺口大,一条63公里的“扶贫路”修了五年,最终修成了“塞心路”。究其根源,就是补贴政策不够差异化、精准化。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贫困县,配套能力普遍很弱,自给率极低,“一刀切”的交通扶贫普惠政策显然无法满足修路的诉求。

就在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了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如期脱贫是底线任务,是庄严承诺。因此,尽快破解贫困地区的资金困境,让“扶贫路”尽早成为“致富路”,而不是一拖就拖,考验着当下湖南各级政府扶贫助困、为民造福、“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