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要闻 > 正文

吉林市特大社保诈骗案,还有多少真相未揭开?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7 07:47:49

  议论风生“国家的便宜”不能成为任人垂涎的唐僧肉,对于这起社保诈骗案,吉林市有关部门应当给公众一个真相。

  近日,吉林市一起特大社保诈骗案浮出水面。这些实施诈骗的嫌疑人对外宣称,可以帮“没上过一天班”的人办理退休,让他们和企业正式工一样,到年龄后拿退休金。这起特大社保诈骗案的受害者人数有六七百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

  吉林市这起社保诈骗案,受骗人数之多、作案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无不暴露出当地社保政策的混乱以及审核流程上所存在的漏洞。

  据悉,2010年,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吉林省曾针对厂办大集体企业工人、“五七”家属工等特殊群体出台相关政策,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政府和企业给予一定补助。为了解决职工证明自己的身份的难题,相关部门一度放松审核,工资条、出入证等均可作为职工的身份证明文件,甚至在厂门口有张照片也可以算。

  正是靠着这一巨大的政策漏洞,一些“中间人”抓住不少受害人“想占国家便宜”的心理,帮助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人,用伪造的档案帮助其获得退休资格。这些“中间人”的行为自然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当地朝令夕改的社保政策以及太过宽松的审核流程,也难辞其咎。

  吉林市为了解决社保资金收不抵支的问题,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民众参保。包括本市常住户口人员,一次性缴数万元,就可以享受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以及鼓励“大学生参保”等等。

  频繁的政策变动,给当地民众造成了很大误导,认为通过补缴的方式就能获得社保。而诈骗嫌疑人,也把这些政策优惠当成噱头。虽然,相关部门认识到这些优惠政策可能被利用,后来进行了叫停,但局面已无法挽回,大量民众上当受骗。

  可以说,相关部门在审核环节的漏洞,也是诈骗嫌疑人屡屡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起社保诈骗案中,一家仅30名员工的企业可以“挂靠”至少150名“退休”人员、填报表格漏洞百出,甚至出现“12岁就上班”的荒唐事,也照样能通过审核。一些企业、基层部门甚至也成为骗子的帮凶,为造假文件盖上公章。

  事实上,吉林市社保诈骗案,并非首次发生,公开报道显示,仅在2012年和2016年,吉林市就发生两起特大诈骗案,受害者都有数百人。一个地级市,社保诈骗案如此频繁发生,恐怕不正常。

  “国家的便宜”不能成为任人垂涎的唐僧肉,受害人的经济损失需要有个说法,参与诈骗的企业、基层部门、公务员也应该被严厉追责。对于这起社保诈骗案,吉林市有关部门应当给公众一个真相。

  国华(媒体人)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