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0日电 特稿: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潮流中看“中国身位”
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郭洋 周琳
当前,人工智能大潮正汹涌奔来,冲击着衣食住行医等各个领域,势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波浪潮中,世界各国如何抢占先机?中国能否站上世界潮头?该怎样看待这个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17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提供了一些答案。
全球人工智能大潮势不可挡
在大会现场,主旨演讲者们的发言由机器速记并自动中英文互译,无人驾驶体验区外排着等待的长队,还有公司带来了新一代智能乒乓球机器人,体验馆中则提供3D作画等人工智能小游戏供人们玩乐……
得益于数据、算力和算法的集中突破,问世60余年、先后经历两次“寒冬”的人工智能,目前真正进入了落地实践阶段,迎来第三波发展浪潮。
“人工智能在学术上可能有很多的挑战和阻碍,比如说机器学习的可解释性问题。但从商业角度看,它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阻挡的。”从美国赶来参会的硅谷银行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首席专家亚历山大·利维对新华社记者说。
目前,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攻城略地”,相关进展有望在医疗、交通、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带来新的应用突破。因此,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美国是人工智能的发源地,也是领军者。美国政府已发布多项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今年5月还在白宫召开了“美国产业人工智能峰会”,希望确保美国的“全球技术绝对优势”。9月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20亿美元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也于去年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除中美外,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也纷纷出台类似战略,一些国际舆论将这比成各大国的新一轮“军备竞赛”。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长期向好
在这次大会上,中美科技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腾讯和谷歌分别设立了人工智能体验馆,两个场馆在黄浦江畔隔着几个街区遥遥相望。而在国际上,中国是否已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呢?
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吴恩达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上都比较先进,其中美国在基础研究、创新发明方面领先,而中国在应用落地方面要好一些。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汪扬也持类似看法,即中国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至少和美国一样好,但在高端人才、算法和硬件方面仍有差距。“各国都在搞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超级大国就是美国和中国,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他对新华社记者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在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已占全球总规模的70%,过去4年中国每一年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都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仍只有美国的一半。
专家们普遍认为,虽然总体上与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长期向好。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是不会落后的,大家这么重视,怎么可能落后?”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乐观地说。他向新华社记者总结出中国的5大优势:人口多、市场大;多行业发展,有海量数据;资金充足;政府重视;理工科人才多。
全球协作方能实现最优配置
面对人工智能热潮,人们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人工智能发展有没有过热,导致什么都要贴上“智能”的标签?毕竟,人工智能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
硅谷银行技术银行部总监约翰·奇纳在听了一些人的发言后惊讶地发现,中国企业都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应用,而美国企业都在谈人工智能的深度研发。“这让我感到疑惑,中国的研究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记者追问,那么你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过热吗?“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我不知道答案。”他说。
洪小文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技术,也是一个不足,而应在技术发展初期就重视建立规范。“我觉得政府应该多管,跟业界合作赶快制定规范,”他说,“只有把游戏规则定清楚,大家才能安心地向前跑。”
与会者建议,中国下一步要坚持以需求引领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大力加强人才培养。而从全球看,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跨境交流合作。
“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从软件、硬件到服务,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实现最优配置,”腾讯“掌门人”马化腾说,“美国强大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天然互补的。”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