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频道 > 要闻 > 正文

陕西:汽笛长鸣驼铃响 续写丝路新华章

文章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07 07:00:02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三年以来,陕西从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跃升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一带一路”大合唱中,陕西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奏响合作共赢、全面发展的协奏曲。

国际班列通欧亚 “陕西制造”出国门

 2016年3月26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返回“西安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 供图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阳春三月,灞柳正浓。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经过十余天的飞驰,满载着1600余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绿色、无污染的优质小麦,穿过灞河,驶回西安。这些小麦经过加工将走向陕西乃至全国人民的厨房和餐桌。

4月25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粮油应急物流基地,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冬萌拿起一桶进口食用油,向记者讲起关于从哈萨克斯坦进口油脂的故事。

作为西安一家老字号粮油企业,爱菊粮油承担着国家、省、市三级粮油储备任务,同时还承担着西安市“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任务。

2015年10月,爱菊粮油相关负责人一行到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一个展会,并对该国做了考察。“哈国地广人稀,农牧业很发达,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品质高,我们最初就看中了哈国的菜籽油”。 刘冬萌说,“恰逢‘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期,我们及时和港务区进行了沟通,更希望从哈国进口菜籽油以便得到便利的通关手续”。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轨距不同,货物要进入阿拉山口口岸,对货运集装箱进行换装作业,进口物资往往要在口岸停留长达一个月,导致通往欧亚的这条铁路货运一直都是“通而不畅”。

 2013年11月28日,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的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正式开通。这条被称为新丝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分别长达3866公里(西安-阿拉木图)和5027公里(西安-热姆)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线路,是“长安号”“一干两支”(“一干”为西安—鹿特丹;“两支”是西安—莫斯科,西安—哈萨克斯坦)中目前最活跃的一条线路。

“长安号”采取转关直转的通关模式,所有出口货物全部就地在西安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当班列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时,当地海关对货物进行核放即可,大大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

“由于油脂价位和国际接轨,价格波动比较快,通关一体化后从阿拉山口口岸回西安只需要一周时间,对我们企业来讲大大缩短了时间,节省大量成本。”刘冬萌告诉记者。

进口问题解决了,但由于哈萨克斯坦种植油菜面积分散,很难保证稳定的油源,怎么办?

建粮油基地。

作为“中哈产能与投资52个合作项目”之一,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于2016 年12月6日顺利投产。年处理菜籽30万吨(产油脂16万吨),储备能力达4万吨,配套有150万亩的种植基地,是提供天然、绿色、无污染油脂的“异国粮仓”。

目前,“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每周3列常态化运行,截至2017年3月,共开行294班(中亚班列281班、中欧班列13班),运输货物总重达46万吨。

现在,能搭上“长安号”货运班列,成为许多企业有意落户西安的重要因素。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企业均计划通过“长安号”运输通道自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粮油产品,将西安打造成粮油集散中心,辐射全国粮油加工贸易企业。

如今,“西安港”已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国际货物中转枢纽港。西安国际港务区 供图

截止目前,陕西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投资,累计投资11.5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1.6%。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35亿美元,占全省总值的11.7%。

文化交流有共鸣 “海外陕西”谋发展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后,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寻找大月氏”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几年来,考古队几乎走遍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所有州县,终于在撒马尔罕西南的山区内找到了蛛丝马迹。如今,一个由近20人组成的中乌联合考古队已经驻扎于此,对在当地发现的大型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随着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大月氏部族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渐揭开。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中亚联合考古工作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也在加强丝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推动民心相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唐朝的时候,长安城就有100万人,100万人里有10万是外国人。现在‘一带一路’的提出,给陕西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向西开放,成了前沿。现在,陕西特别注重对外开放,也想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汉中油菜花节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个重要节会。吴超 摄

旅游是人文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接待境内外游客44912.92万人次,旅游收入381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5%和26.87%。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通过旅游进行的民间交流,促使着“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

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行动纲要”明确,“十三五”期间陕西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一核、三区、六廊道、十六基地”的发展格局,将陕西旅游打造成“中国丝路旅游的示范窗口、新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交流中心”。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国与国文化间的交流是一种直达对方民众内心的沟通与交流。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助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借船出海”,以实现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共鸣。

 

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KUCUKAGTAS BAYRAM(左),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Sabirov(中),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WANSHU KELIME(右)。张伟 摄

四月的西安,绿意盎然。

在西北大学,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留学生WANSHU KELIME(中文名字:白婉淑)向记者讲述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家乡的变化:“家乡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中国的日用品、电子产品经常能看到,两国交流的普及让带什么特产回国都成了犯愁的事。”

“我对陕西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就住在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我是东干人,我们跟陕西有着特殊的渊源。”白婉淑家乡所在的江布尔州是古丝绸之路的上重要的节点,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白婉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方面对哈萨克斯坦很有帮助。比如文化交流方面,她希望以后自己的国家也能学习中国在建筑、文化方面的长处,也跟中国一样拥有漂亮的城市;在经济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帮助哈萨克斯坦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促进当地发展。

奥什市是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首府,也是该国第三大城市。在中国学习经济外贸的Sabirov发现家乡奥什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说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Sabirov看来,未来他们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将越来越频繁,他希望学习中国更多的东西,促进两国更好的交流。

Sabirov希望“一带一路”实施之后,中国的铁路能修到吉尔吉斯斯坦。希望陕西的重点大学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能在吉尔吉斯斯坦办分校,帮助提高吉国的教育水平,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来自土耳其的西北大学留学生KUCUKAGTAS BAYRAM(中文名字:白宇新)特别喜欢陕西作家贾平凹的文学作品,19岁来西安上学的他,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1年。白宇新想把贾平凹介绍给土耳其读者,把他的作品翻译成土耳其语,让更多的土耳其民众了解陕西、了解中国。

白宇新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土耳其人对中国了解不多,“一带一路”建设开始之后,到土耳其的中国外贸公司越来越多。他希望两国发展越来越好,能够为在土耳其留学的中国学生和在中国留学的土耳其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双方交流。

2016年12月,陕西自贸区正式获批。吴超 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地处古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西安是欧亚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向东可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向西可直达中亚和欧洲。在新的发展阶段,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系统谋划、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G20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在陕西召开,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使陕西受到世人瞩目。

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韩国中小企业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建设已成规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陕西投资企业400多家,陕西省近300家企业在4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超过30亿美元,“一带一路”相关进出口总额增加到231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2%。

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影响不断扩大,丝绸之路博览会吸引8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家正式批准陕西设立自由贸易区。

“寻找大月氏”联合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2所大学加盟,丝路国际电影节和艺术节永久落户陕西。

………

这些都是三年来陕西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绩,配合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格局,陕西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年我们将统筹协调各责任部门将2017年行动计划中的7大类60项任务,积极有效地落到实处。同时推进‘米字型’高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推动陕西优势产品走出去。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强化金融支持,制定完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风险预警等政策措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服务。”谈及未来“一带一路”的陕西目标,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信心满满。

“陕西元素”遍开花 共奏丝路“协奏曲”

陕西省外事办主任姚红娟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陕西接待来访党宾、国宾团组达20余批次。“在每一次高端接待中,我们都恰如其分地嵌入‘中国元素’‘陕西元素’,逐渐形成高端外事接待的‘陕西特色’,这已经成为向全球推介陕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着“天下第一礼”“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美誉的西安城墙南门入城仪式。西安城墙景区 供图

此外,陕西积极推动外国使领馆在陕设立,韩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相继在西安设立总领事馆,英国等14个国家在西安设立签证中心,使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更为便捷。

陕西省外事办每年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外国驻西安领事馆官员、我驻外使节代表团及外国媒体代表团深入陕西农村、厂矿、企业、学校考察访问,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给普通老百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变化,逐渐使人文合作交流的触角向社会底层延伸。截至去年年底,陕西已与26个国家的83个城市缔结友好省、市(州、县、道、市)关系。

近年来,陕西立足人文合作资源优势,致力打好“元首家乡外交”“红色旅游”“陕西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新起点”四张牌,结合陕西重大涉外活动逐年增多的实际,积极创建新平台,为人文交流合作搭建载体。积极促进陕西乃至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人民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是陕西传承下来的开放与包容。在陕西,您可以到6000多年前的半坡、4000多年前的石峁等遗迹探索古人类生存的奥秘,您可以走进易俗社大剧院,聆听融合了北方人高亢豪迈和南方人温婉细腻唱腔的古老秦腔,也可以走进西安音乐厅,听一场传统民乐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的中华国乐。‘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陕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6年7月5日,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外交部举办的“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活动上推介陕西时说。

风劲扬帆正当时。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枢纽与桥梁。时光穿越千年,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还在回响;一列列火车,在这条新丝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轰鸣而过,满载着“陕西制造”走出国门,承载着“陕西元素”遍地开花,推动着丝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拉近古老而现代的陕西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