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6月27日电 题:德昂奇人赵腊退:我为德昂族代言
新华社记者伍晓阳、庞明广、杨静
许多外界人了解德昂族,是从赵腊退开始的。
这是赵腊退的民宿“上上居”(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赵腊退(右)在民宿招呼客人(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赵腊退在他的民宿“上上居”整理客房的茶具(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住着德昂族民居,会做德昂族酸茶,会跳德昂族水鼓舞,开发德昂族美食和民宿,为民族学者当向导,作为主角参拍德昂族纪录片……35岁的赵腊退身份是农民,却是连接德昂族与世界的桥梁,可谓德昂族“代言人”。
赵腊退家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这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里最古老的德昂族寨子,建寨已有200多年历史。
何以成为德昂族文化传播使者?赵腊退说,这源于一次“旅行”。
那是2009年,出冬瓜村幸运地入选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资助的“中国文化和发展伙伴框架”项目。担任小组会计的赵腊退被选为村级协调员。这使得他有机会跟随项目组到北京、四川、贵州等地考察和培训。
“看了很多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项目,很受触动。”赵腊退说,“我们三台山有好山好水,有独特的德昂族文化,只是没有开发起来。”‘
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赵腊退(右)在民宿给客人倒酸茶(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赵腊退记忆里,家乡虽美,生活却贫苦。“小时候家里住的茅草房,常年只有一两件衣服穿,没有鞋子,光着脚在山上到处跑。”赵腊退说,那时家里经常断粮,没米了全家人就只能煮一锅野菜吃。
外出考察的经历,让赵腊退打定主意:要挖掘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并让其重新发扬光大。
德昂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以独特的酸茶闻名。因为工序繁杂,这种口感清爽的酸茶一度濒临失传。村民说,外面的人喝不惯酸茶,做出来也没有销路。赵腊退偏不信,他找到会做酸茶的老人,用了一年多时间学会了酸茶制作技艺。在他推广带动下,酸茶已成为三台山的“明星产品”。
就在与记者交谈的间隙,赵腊退通过微信卖出了两单酸茶,入账1100元。如今,他每年卖茶就有10多万元收入,还带了五六个徒弟。他领悟到:“文化要传承得好,必须与市场接轨,这样才有生命力。”
德昂族美食取材绿色生态,富有特色,但从来没人开发餐饮。赵腊退敢“吃螃蟹”,成了开发德昂族美食的“第一人”。橄榄撒、橄榄丸子、臭菜拌岩姜、酸笋煮土鸡……过去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德昂族美食,被赵腊退系统开发整理,逐渐走向大山外的市场。他家的农家乐,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赵腊退还是德昂族发展民宿“第一人”。他的民宿取名“上上居”,是由一栋德昂族传统民居改造而来,位于出冬瓜老寨的高处。这里视线开阔、风景优美,可以看到寨子全貌,远眺山下的芒市坝子。他说:“已经有几家旅行社找上门来合作,每到节假日,游客来得多,客房供不应求。”
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吸引了众多民族学者、影视团队、国际友人的关注。很多人都喜欢找赵腊退当向导,因为他熟悉德昂族文化,也热情好客。有些来做田野调查的大学生,在他家一住就是半年。他的微信通讯录里,还添加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韩国的朋友。
善于沟通、交友的赵腊退,还参与了不少微电影、纪录片、真人秀等节目拍摄。今年前不久,一家韩国电视台来拍摄德昂族的纪录片,就是以他为主角。
“我愿意做一座桥梁,让世人走近大山里的德昂族,让我们德昂族走向世界。”赵腊退说。
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赵腊退在他的民宿“上上居”整理客房床铺(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