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因地制宜 温暖过冬——来自南方部分城市的供暖调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12 16:49:28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因地制宜 温暖过冬——来自南方部分城市的供暖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魏玉坤、程士华

  随着北方一些城市陆续开始集中供暖,记者调研发现,让南方人冬天有暖气,部分城市正在做因地制宜的探索。

  南方部分城市供暖在行动

  “80多平方米的房子,3个月下来,供暖费在1700多元,比空调取暖舒服。空调取暖太干燥了,出了房间,就冷得直跺脚。”说起供暖的好处,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的韩永红打开了话匣子。她所在的湖畔家园小区2008年只有300多户开通了暖气,现在增加到700多户。

  合肥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不属于我国传统集中供暖区。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合肥开通集中供暖的小区户数明显增加。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介绍,目前合肥热电集团的热电联产供热占比最高,这部分供暖以煤炭清洁利用为主,覆盖11.5万户居民,其次是分散的天然气壁挂炉供暖,以及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

  在我国版图中部,绵延2000多公里的“秦岭—淮河”横贯东西,划分南北。此线以南,桔林经冬犹绿;此线以北,乔木秋末多凋。目前,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地区为集中供暖区。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辛蓉说,按照现行规范,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指一年中月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不属于采暖区。

  “南方冬季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室内常温经常低至10摄氏度,一旦遇上下雪天,温度常低至零摄氏度,寒冷难熬。”她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群众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也在积极努力,响应百姓的呼声。

  直面三大“难点” 不能照搬照抄

  记者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南方城市正在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为老百姓提供暖气:浙江杭州于2017年3月,推出天然气家庭分户式供暖服务,用户可以自由设置供暖时长、温度,用热可单独计量;江苏扬州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供能面积500万平方米的多能互补型区域能源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高永军介绍,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多能互补型能源利用方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更长,有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供应压力。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南方供暖不能照搬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必须充分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建筑特性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灵活的探索。

  辛蓉说,南方供暖需要解决的困难主要有经济可行性、能源保障性和建筑能耗三大难点问题。南方供暖具有供暖期短,热负荷小,负荷波动大的特点,大规模实行供热,对地方政府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南方城市建筑均未考虑保温节能,供热建筑能耗大。

  “南方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针对供暖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灵活方式解决南方冬季供暖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谢映霞说。

  讲究科学合理灵活 关键在因地制宜

  让南方百姓也能温暖过冬,关键在因地制宜,方法科学合理灵活。

  谢映霞说,南方城市建筑未考虑保温节能,供热建筑能耗大,大规模实行供热,耗资巨大;而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更适合采用分散式供暖。

  她说,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小区内,可以探索集中统一供暖。但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更适合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

  多位专家表示,有需要、有条件的城市可通过市场杠杆,“撬动”集中供暖。

  “在条件具备、需求旺盛的局部地区开展集中供暖。”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合肥热电集团董事长方振建议,热电厂生产的蒸汽用于发电后还有大量富余,可以在适宜的地区考虑利用这些热能实行集中供暖,这样,热电厂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方振说,合肥集中供暖的特点在于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既涵盖城镇居民集中供热,又广泛涉及城市工商业用汽,避免了供暖期短造成的资源浪费。

  专家认为,从目前部分城市的探索实践看,南方集中供暖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仍需根据当地经济、能源条件进行论证安排。同时,鼓励南方城市探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更加节能环保的多种供暖模式,让南方老百姓温暖过冬。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