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正文

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6 16:30:16

  新华社长沙7月26日电 题: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新华社记者丁锡国、苏晓洲、袁汝婷

  2016年3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勉励大家发扬“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穷、落后,曾是三湘大地最久远的印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人均GDP只有86元,城镇常住人口不足236万人。

  地处内陆的湖南,自古即非通达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阻碍了湖南发展,也孕育了不屈的湖湘精神。

  60年前,毛泽东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韶山冲,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诗篇。

  今天的三湘大地,真正换了人间——2018年,人均GDP增至5.29万元,城镇常住人口接近3865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4.7岁,比1949年增加39.7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湘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昔日闭塞之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心忧天下:“一颗稻谷造福世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图文互动)(1)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袁隆平(中)在位于湖南湘潭的低镉稻实验田边进行观测(2017年9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青年袁隆平亲眼见过,有人因饥饿死去。

  这决定了他毕生奋斗的初心——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一栋并不起眼的小楼。若无特殊情况,89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每天上午会来到这里工作。在水稻生长期,不管日晒雨淋,他坚持下田观察。

  在袁隆平和团队不懈努力下,杂交水稻每公顷最高产量已达18吨。2018年,海水稻大面积试种成功。

  早已摆脱饥饿的湖南人民,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图文互动)(2)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摆起长龙宴欢庆苗年(1月1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13年深秋,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山路来到苗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方略,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决战。

  精准扶贫之初,湖南尚有贫困人口767万。如今,锐减到83万人。短短几年间,湖南贫困发生率由13.43%降至1.49%。

  乡村振兴的号角同时吹响。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份,湖南已连续5年粮食总产保持在600亿斤以上;稻谷、生猪、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8%……

  湖南农业发展成果惠及国内外。

  25岁的喀麦隆留学生楚柯是湖南农业大学的硕士。他最大的心愿,是“在湖南学好技术回到非洲,做一个现代化新农民”。

  截至2018年底,全球40多个国家种植了超过7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东方神稻”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丰收图景。湖南,正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农业人才培训支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一千古名句,被概括为“心忧天下”的湖湘精神。

  身处洞庭湖畔“鱼米之乡”,袁隆平却说,自己更愿做“太平洋上的海鸥”,为全世界更多人解决饥饿之困,让“一颗稻谷造福世界”。

  矢志报国:大国重器托举中国力量

  上世纪50年代,告别大学校门的柯以诺用扁担挑着简单行李,辗转来到湖南,在株洲一个叫“田心”的荒凉山坳扎下了根。

  柯以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电力机车专业大学生。数十年来,他和同事们见证了“中国动力谷”——株洲千亿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崛起过程。

  当年工作后不久,外国专家一夜撤走。面对不期而至的巨大困难,以赵琦、陈国栋、蒋之骥、刘友梅、柯以诺、高培庆等为代表的技术人员摸索前行。

  如今,柯以诺所在的“中车株洲所”成为引领中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芯”力量。今年5月,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惊艳世界。这辆“超级高铁”的“心脏”“大脑”“神经系统”皆产自株洲。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图文互动)(5)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这是三一重工早期生产的一台混凝土输送车,在出厂多年后被企业回购用于纪念与展示(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摄

  1986年,在距株洲百余公里的涟源,30岁的梁稳根,与同伴一起,用东拼西凑的6万元在村里办了一家焊接材料厂。

  几年后,厂子产值破亿元,1989年正式取名“三一”,意为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此后,三一重工进军长沙,开始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制之路。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市场九成长臂泵车是“洋品牌”,“卡脖子”技术是泵车臂架。三一重工研发团队不分白天黑夜攻关,终于迎来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成功下线。泵车臂架徐徐伸展的那一刻,人们热泪盈眶。

  这台泵车,打破了国外技术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改变了世界混凝土机械市场的格局。此后,泵车臂架延伸得越来越长,三一装备开进许多国家著名建筑施工现场,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图文互动)(3)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中车株机技术人员驾驶一列新下线的磁悬浮列车进行测试(5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摄

  如今,湖南形成了超级计算机、磁悬浮等一批世界领先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华菱钢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湘电股份等“工业湘军”,涌现了中电科48所、长城电脑、中大创远、蓝思科技、智慧眼等高科技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重器制造中心”。 2018年,湖南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1916.38亿元,是1952年的1884.69倍。

  “湖南人凭着只争朝夕的拼劲,‘功成不必在我’、国家利益至上的报国情怀,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大转型。”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自豪表示。

  敢为人先:文化兴邦彰显东方之美

  2010年10月,由湖南出版集团主营业务和资产重组改制的中南传媒敲钟在上海上市。

  它是中国出版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第一股。对中国出版产业而言,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出版企业步入资本市场,湖南人迈出了第一步。

  那天,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踌躇满志:“未来,我们还要走到伦敦、纽约……”

  上市后,中南传媒坚定明确:“作为国有资本,必须始终以传播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为使命。”

  如今,湖南出版发展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出版集团,享有国际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文化工作者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培育壮大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创意产业,“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影响海内外。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图文互动)(8)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变

    这是4月29日在长沙拍摄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众创园。 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2019年,湖南卫视在多个收视体系、多平台数据中领跑省级卫视,覆盖收视人数超过12亿;《快乐老人报》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实现了平面媒体的“超级逆袭”;《时代邮刊》连续3年收订超过100万份,位列中国邮发期刊发行排行榜前3名;岳麓书社古籍出版和《走向世界丛书》影响了一代代人;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今年1至5月新增企业260家;长沙连续获得“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殊荣……

  透过湖南这一窗口,世界看到了东方文化之美。2018年,湖南文化企业主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贸易,文化产品出口额达24.92亿美元。

  今年7月,刚刚率团从欧洲访问归来的龚曙光说,他们正全力推进东南欧市场战略布局。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千百年来,沿着陆上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商队跨越万水千山,载着湖南茶叶、丝绸、陶瓷走向世界。

  如今,怀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湖湘儿女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接续奋斗!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