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崛起中华民族精神新高度——从70年奋进征程品读中国气质
新华社记者吴晶、何雨欣、施雨岑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新华社从5月至9月,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报道”,每月月底围绕一个主题,策划播发一组专题报道。今天推出第四组“特别策划报道”,主题是“中国气质”,欢迎采用。
两个意义深远的时间坐标,勾连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历史的长河,记录新中国70年一路奔腾向前的步伐;世界的目光,见证亿万中华儿女始终昂扬奋进的姿态。
新时代的跃迁中,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在崛起精神新高度,彰显更加成熟自信的中国气质。
一个民族追逐梦想的执着,铸就世代传承的坚韧品质
这是6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金秋时节,中国首都北京,两项世人瞩目的工程齐头并进。
城市南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在忙碌地进行投入运营的各项准备。这座形如金凤展翅的超级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全球首座高铁地下穿行的机场航站楼、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
中铁三局工人在河北张家口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进行铺轨作业(1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一路向北,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百余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而今,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开启了智能高铁的先河。
两大工程遥遥相望,成为新时代新中国飞跃进步的缩影。
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历经沉沦与觉醒、奋斗与崛起,70载辉煌成就承载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独立解放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民族渴盼已久的梦想一个个成为现实。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安居梦、创业梦、求学梦、养老梦、健康梦、创新梦、小康梦……在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激荡交融中,中国梦正在奏响强国之梦的时代强音。
近期,一家英国媒体的短片回顾了摘取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以身试药、毕生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一夜间火爆朋友圈。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短片将屠呦呦与爱因斯坦等人并列,指出“尽管他们彼此差异巨大,但他们都有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智识勇气,以及面对逆境依然坚定立场的个人勇气”。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有人惊叹,中国梦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唤起如此强大的“心”动力——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第21任队长张晶(右二)与工人们在进行作业(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是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扛着蛇皮袋汇入进城大军的农民,无论是夜以继日贡献于中国创造的科学家,还是挥汗如雨埋首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工匠,亿万中国人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历史前行的轨迹,传递着民族奋发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的伟大飞跃,是追梦圆梦的迢迢征途,亦是亿万中华儿女精神气质焕然一新的风雨历程。
沧海桑田,芳华璀璨。亿万中华儿女锐意开拓、追梦圆梦的坚定步伐,踏着强劲有力的时代鼓点,凝聚起一个国家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
梦想曾遥不可及,梦想是如此之近。
绿意盎然的长江两岸,稻浪滚滚的东北大地,生机勃勃的深圳前海,活力四射的上海张江,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中国梦的现实注脚无处不在,世界惊叹于中国永不停歇的脚步,更折服于中国人不舍昼夜的拼搏。
车辆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2018年10月2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当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近14亿人心中的家国之梦喷薄而出,化作势不可挡的归属感和进取心,铸就推动一个发展中大国稳步前行的强国之魄。
被生态林环抱的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光腚屯”、“土改第一村”、全国小康示范村……数个气质迥异的名称,均指向同一个地方——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
70多年前,土改工作队在村里最古老的一片耕地上打下第一根桩子,也悄然间种下“求变”的火种;
上世纪80年代,不再满足于包产到户带来的收入,村办企业开始将铅笔卖往世界各地,“求变”,让元宝村一跃成了亿元村;
如今,当国内外的竞争更加激烈,元宝村又一次“求变”,开发出高端、绿色新产品,今年的订单纷至沓来!
从“土”中谋创新,在“改”中求奋进。一个村庄的点滴变迁,正是一个民族奋起直追、与时俱进的生动剪影。
浩瀚星空中,黑洞神秘而又惹人遐思。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历经10余年的艰苦准备,2019年4月,各国科学家合力“捕获”了一张黑洞“正面照”。
全世界为之沸腾。全程参与这项国际合作的中国科学家,被认为“在此次国际合作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说:“中国将成为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当一个个标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成果惊艳全球,世界在追问:一跃千里的创新中国,秘诀何在?
汪品先院士从“深海勇士”号载人舱走出(2018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中国南海,波光潋滟。年过八旬的汪品先院士坐进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9天里3次“深潜”,人们惊叹“老人与海”的传奇,他却兴奋于亲历这未知的世界,会带来“研究的新意”;
中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平均年龄35岁的科研团队承担着“中国天眼”的调试任务。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三年不到,中国人设计制造的大望远镜所有性能指标达到验收要求,其中灵敏度和指向精度两项关键技术指标超出预期;
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二年级学生张馨心和小伙伴们一道,将亚轨道飞行器“方舟一号”从图纸一点点变为现实。携带着太空生物实验舱,承载着少年们攀登科技高峰的热情和勇气,“方舟一号”在内蒙古成功发射;
……
蓬勃不息的创新精神代代传承,正是中国号巨轮在风雨中稳健前行的动力所在,更是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制胜法宝。
80多年前,面对敌人劝降的纸笔,烈士方志敏这样写下对祖国母亲诚挚的期许——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而今,首届进博会的盛况犹在眼前,上海已经紧锣密鼓进入第二届进博会的筹备阶段。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场馆外,进博会吉祥物“进宝”准备迎接四方宾客(2018年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参展的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超过250家,布展面积30多万平方米……在国际企业界眼中,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一“新型创新”将会“改变全球贸易模式的时间表”。
有人说,中国,“可以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正不断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质,注入新时代的品质。
亿万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照亮昂扬奋进的伟大征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毕业季的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回响着80岁的校友吕秉臣半个多世纪前的毕业故事。
为响应国家号召,包括吕秉臣在内的47名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生奔赴塞罕坝,成为塞罕坝建场时唯一一批大学生。
工作人员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2017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风沙蔽日、一年无霜期只有50多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3摄氏度……彼时的塞罕坝,可谓“苦寒之地”。
置身荒野,住马架房、窝棚,吃莜面疙瘩和咸菜;观测气象、看护幼苗,通宵达旦、熬红双眼;久居深山,有时需要6个交换台才能获知家人的讯息……立志于塞罕坝的生态恢复,再苦再累,挡不住这群年轻人前进的脚步!
青丝渐成白发,脸庞满是岁月留痕。
吕秉臣在内的三代人,用青春与奋斗换来塞罕坝苍翠连绵、松涛阵阵。荒芜之地树立起的绿色地标,亦是一座礼赞奋斗的精神丰碑。
让荒漠变绿洲,让天堑变通途。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出天津动车所停车场(4月9日清晨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杨宝森摄)
中国高铁、“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这些标志性工程,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书写。
身着迷彩服,手机铃声设成冲锋号,见人敬军礼……
以“扶贫志愿者”身份来到湖南石门县薛家村,退伍老兵王新法不改军人本色,投身于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王新法(前)在湖南石门县薛家村考察(2014年摄)。新华社发
带人加固河道,架起5座桥;爬山越岭,铺设管道引来山泉水;组织村民规划生态茶园,让薛家村有了“绿色银行”……村民们越来越离不开他。
然而,就在王新法和村民商量修改村里第六座桥的设计图时,他突然捂着胸口,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薛家村,是英雄长眠的地方。
88年前,红四军68名战士在这里的剪刀峡壮烈牺牲,当时村民将他们散落的遗体掩埋起来。为了“请烈士回家”,王新法掏出退休金,在薛家村六塔山建烈士陵园。
王新法自己,成为守望这片山水的第69位“英魂”。
在反贫困斗争的战场上,王新法的故事仍在延续。姜仕坤、黄文秀、张秀代……一个个倒在扶贫一线的平凡英雄,诠释着中华民族对天道酬勤、奋斗必胜深入骨血的信仰。
一排排藏式新居,一所所新校园,一座座新医院,一片片商贸新区,一条条宽阔道路……漫步于青海玉树街头,美丽新城向世人展现着灾难之后中国人民不屈的生命力。
从唐山到汶川,从洪水到非典,从外交封锁到西化、分化、围堵……无数严峻挑战见证了,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脚步。
从王进喜到时传祥,从焦裕禄到廖俊波,从袁隆平到樊锦诗,从黄大年到张富清……新中国70年的史册里,写满了中华儿女撼天动地的奋斗故事。
在奋斗中推动历史进步,在奋斗中创造历史成就,在奋斗中奏响新时代凯歌。
武汉黄家湖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同步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员兰增林(右)、方维在测绘管廊主体。他们是奋战在军运会工地上的“90后”新农民工(2018年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2019年上半年,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而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定。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坚定沉着战狂澜的背后,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以默默无闻的奋力奔跑,积淀起国家在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的从容底气。
在风雨与荣耀交织的历史进程,在光荣与梦想汇聚的伟大时代,民族精神赋予国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气质,中国人民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阔步前行!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