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透视2020年政法工作六大焦点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罗沙、白阳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政法工作如何回应群众关切?新华社记者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析六大看点。
看点一:对十大行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两年多来,一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一些社会强烈关注的大要案件水落石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漫画:动刀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今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决胜之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整治十大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挂牌督办百起大案、缉拿追捕千名逃犯、依法审结万起案件,以此为牵引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
根据部署,今年将对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资源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十大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会议要求,各地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敢于向一些地区、行业、领域的顽症痼疾动刀。
会议明确,要形成打击、整治、管理、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整治不积极、效果不明显、行业乱象依然突出的,要督促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善社会治安、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和蔓延,就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而不能依靠“运动式”的模式解决问题。今年是扫黑除恶的决胜之年,会议提出向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顽症痼疾”动刀,形成打击、整治、管理、建设长效机制,有利于从源头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消除黑恶势力的生存土壤。
看点二:构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新高地”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蔓延迅速、花样不断翻新,给受害人造成严重损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此,会议提出,要把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构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新高地”。
会议指出了三方面治理措施——
一是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完善线索快速落查、跨区域协作和跨境执法司法合作机制,深化打击整治行动,坚决打掉网络黑灰产业链;
二是构筑大数据安全的“防护罩”,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损坏数据安全、窃取数据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还要坚持鼓励创新与确保安全相统一,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留足发展空间,又坚守安全底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表示,新型网络犯罪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改变应运而生,花样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会议提出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深刻说明了打击网络犯罪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需要各部门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当前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的目标群体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王轶对此认为,今后政法机关应当注重面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网络犯罪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的风险意识。
看点三:最大限度压减司法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挖出数名当地司法机关公职人员徇私枉法,云南昆明孙小果案一系列公职人员因职务犯罪获刑……司法权力的滥用、乱用,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管住枉法的权力,斩断寻租的黑手。会议提出,着力健全司法权监督制约体系,扭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政法系统司法监督政策措施,加强政法单位内部监管和问责,最大限度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不能忽视对司法权的监督。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严厉的措施,将司法人员违法乱纪问题最大限度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蒋惠岭说,要加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综合运用包括媒体监督、上级监督、其他部门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形式,构建起符合司法权运行自身规律的监督制约体系。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会议提出,着力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完善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办理机制,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民事案件审判的检察监督机制建设。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在市、县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派驻检察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一站式、全要素、即时性的执法监督管理新模式。
看点四: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度
公平正义,民之所向。完善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政法机关执法中必须坚守的价值追求。
会议提出,把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释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等方式,实现执法形式和执法目的的统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同时把握少捕慎诉原则,努力扩大教育面、减少对立面。
“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实现执法形式与目的统一,意义重大。文明执法不以公正执法为前提,文明执法就会流于形式。公正执法不以文明执法为依托,就会影响公正执法的效果。”王轶说,要把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看点五: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法治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人民法院依法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对民营企业慎用强制措施……“有恒产者有恒心”,风清气正,才好放手创业干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会议提出,要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健全、落实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
马怀德认为,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法治环境,对于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是关键。政府诚实守信、依法行政,才能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不会因政策或人事变动而使自身权益受损。
会议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健全涉企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
“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王轶说,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法治环境,关键就是要落实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的基本原则,让法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
看点六:抓好矛盾风险源头防控
社会治理的最佳效果,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会议提出,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中国之治”的支撑点。要守紧矛盾风险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把社会矛盾消解在市域范围,把风险控制在源头。”马怀德说,从源头解决社会矛盾必须规范政府或党委的重大决策,让决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政府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减少社会矛盾由小变大,由大变炸的风险。马怀德表示,这要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起,确保所有制度能够有效落实、落细,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解决在市域范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