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美丽乡村 > 正文

河北迁西:让“旅游业”变成“绿色银行”

文章来源:中华通讯社
作者:许贵元 李作林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21 17:55:14

素有“中国板栗第一乡”之称的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目前到处荡涌着扑面的春风。今年春节又迎来了一个人山人海的“火爆旅游”高峰。据该县有关部门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26.3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倍;1月份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64倍。

“人气旺”展示了生态旅游产业正向“全域游”迅速拓展。迁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全县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心把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成“绿色银行”,成为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

如今的迁西,已被郁郁葱葱的茫茫绿海所“淹没”;横跨境内、闻名世界的古长城,悄然变成了盘踞在燕山的庞大“绿色巨龙”;层层环绕群山的“围山绕”(亦称“围山转”)生态工程的持续开发,换来满眼春的绿色把座座荒山丘陵包裹得严严实实。昔日那种“秃山野岭绿难寻、山区农民难脱贫”的落后凄凉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迁西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绿色发展”已成为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的战斗姿态,朝着“旅游兴、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方向高歌猛进,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值得赞美的“拓荒者”和新时代的“活愚公”。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做表率、创新创业谋发展”的良好作风,释放出强大的感召力、生产力和正能量,从而使全县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呈现一派风清气正、活力倍增、同心同德的大好局面。这就为全面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积极探索“以文兴旅、文旅融合、生态立县”的新路子。2018年以来,该县立足当地、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区域着手构建中国板栗公园、景忠山景区、青山关景区、五虎山景区、喜风口雄关大刀园、栗香湖畔房车露营小镇、花香果巷特色小镇、潘家口景区、龙井关长城漂流、凤凰山景区等十大文化生态景区。有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特别是喜峰雄关大刀园,地处我国三大文明遗产遵化清东陵、承德避署山庄和秦皇岛老龙头旅游胜地的“金三角”内,背靠闻名世界的万里古长城,脚下占居全国第三位的潘家口水库。喜峰口是中国长城抗战的主战场,也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著名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1933年长城喜峰口战役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喜峰雄关大刀园也是具有历史特殊标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建设风景区,可以使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发“我爱中华、中华有我”的爱国热情。游客通过观光旅游,可以受到保家卫国民族精神的熏陶。喜峰雄关大刀园景区风景秀丽、山势险要,有完整的二道边长城,是当年日寇龟缩的地方。从长城上可以近距离观看潘家口水库风光风景,距潘家口水库水上乐园——电影《鬼子来了》的拍摄基地姜文村二公里。青山、绿水、蓝天、古城交相呼应,使这里既有粗犷广袤的草原风光,又有水乡旖旎的江南秀色,令国内外瞩目。

迁西规划建设中的十大景区,各具特色、别具一格,洋溢着浓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散发着低碳、环保、绿色的现代生活的迷人魅力。星罗棋布的大中小旅游景区和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完备,服务质也是一流,游人流连忘返。目前,“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已覆盖全县95%的区域面积,全部形成接待能力后,将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骨干财源,可吸纳产业资金1000亿元,年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亿元以上。

还“绿水青山”的本来面貌,就必须死死咬定“生态立县”这一宏伟目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庞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县委书记李建忠和县长史林友两个党政“一把手”,不论是在全县重要大会上,还是在实地调研现场,总是反复强调,要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中,在日前县委召开的十三届五次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实力迁西、秀美迁西、幸福迁西”的奋斗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单一向多元支撑转变、产品低端向融合发展转变,让全县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大转变。

迁西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纯山区县”,境内有各类矿产资源36种,铁矿储量4.7亿吨,钢、铁、材常年产量为1000万吨左右。过去靠“吃山开矿”发展经济。这种侧重依赖资源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如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显然是走不顺、行不通了。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须痛下决心,调转船头,加快转型发展。基于这种认识,他们首当其冲打响了矿山综合治理的“攻坚战”。对境内原有的470家铁选厂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按照“一证一厂”(采选一条龙模式)进行全面整治,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力争全面实现环保达标,倒逼那些乌烟瘴气、污染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的“黑色工厂”退出经济发展的舞台,让大规模荒山绿化取而代之。同时,继续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接力战。全县投资80亿元,建设了100万亩的经济林和生态林区,从而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8%增加到63.2%,全县板栗园区面积达到80万亩,农民人均两亩多,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巨型板栗公园”。

坚持治山、治水、治污“三同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该县着眼于打造“京津唐后花园”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净化潘家口、大黑汀两大库区水质为主,对多年污染水质的“网箱养鱼”进行全面清理。在相关补偿标准很低的情况下,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资就达10亿元,将每年收益6亿元的5万多个箱网箱养鱼全部清理一空,使这两大库区的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水的治理标准,不仅满足了天津、唐山两地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也确保了人民饮水安全。而且区域内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清澈透明、碧波荡漾、游船如织,百鸟飞翔,一跃跨入了全国水利名胜风景区的行列,被誉为“北方三峡”和“塞上丽江”。同时,破除“等靠要”思想,在全县所有区域内彻底清理取缔有污染可能的中小型矿山、养殖企业近千家,毁闭企业资产超过百亿元,腾出的土地全部用于国土绿化、荒山披绿,从而使全县的河流及两岸全部实现了“绿色包围”,被占用的山体耕地全部恢复植被。通过锲而不舍、克难攻坚、重整河山,再造家园,三年内,可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功能涵养区和生态旅游业发展高地。目前,已跃居为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县(市)第2位。

让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成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鲜明主题,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讲好迁西故事、展示中华风采、弘扬华夏文明,实现中国梦”,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灵魂来精心打造,组织各方投资10亿多元,建成了西寨古文化遗址国家级保护地、石门山野生猕猴桃(当年秦公子扶苏从陕西带过来的苗木繁殖而生)国家级保护区、唐王李世民所征战的大凤凰山国家3A级景区、戚继光创建的景忠山三忠祠国家4A级景区、喜峰雄关大刀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等。使游人在观光旅游、赏心悦目中增强爱国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争做贡献。为了实现“无工不富”向“无文不活”的思想观念转变,该县瞄准生态资源和文化优势,决心开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确定了今后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以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养老产业为主,坚决把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拒之门外,让绿水青山切实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县委这一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一推出,就吸引了好多实力雄厚的投资商和高品位的旅游者慕名前来观光和洽谈。其中北京多个文体项目已经在该县成功落地。与这些大项目相得益彰、衔接配套的“乡村游”和“农家乐”换发生机,变成了一道靓丽耀眼的旅游风景线。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组织农民变林区为景区;变家园为游园。通过政策导向和扶持,使美丽乡村建设充满生机、大放异彩。造型果树、彩叶山峰、树上巢居、林中营地、森林酒吧、边塞民俗、长城水榭、乡土美食农家院等旅游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村村都有了旅游致富示范户和带头人,不仅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空间,更展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也为全县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加快向高质量跨进搭建了有力平台。目前。县内有大批企业开始从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加工制造行业中挣脱出来,纷纷投入文旅产业发展和生态工程建设上。2019年仅县内企业可实现产业转型投入50亿元以上。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企业,作为世界最大的型钢科研生产基地,已跻身全国五百强企业行列,经济效益持续上升,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企业”。纵观全县,基本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生态文旅产业变成了看得见、摸的着的“绿色银行”。 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46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亿元

日前,迁西县又连续摘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生态旅游名胜两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已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十佳宜居县城、全国水利名胜风景区、国家森林旅游城市和全国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等十项生态建设国内最高荣誉。对此,迁西县委、县政府坚定信心,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而今迈步从头越、不懈奋斗创辉煌”,让“大美迁西”的靓丽形象展示在祖国神州大地和“诗的远方”。 许贵元 李作林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