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三农经济 > 正文

香菇万里香 华夏美名扬--- 来自“中国香菇第一乡”河北遵化平安城镇的报告

文章来源:中华通讯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30 13:55:13

        中华通讯社唐山9月30日电(许贵元 杨侠 梁艳)位于京东宝地、燕山南鹿的河北省遵化市,有一个地肥、碧水、人更美的平安城镇。

        平安城之所以“不平凡”,是指该镇的香菇产业名扬华夏、蛮声海外,享有“中国香菇第一乡”的美誉。

        在遵化市的25个乡镇中,平安城镇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镇,全镇所辖39个行政村,总面积98.7平方公里,人口54671人,耕地面积6.9万亩,林地面积3.8万亩。由于历史上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素有“小乌克兰”之称。

        近两年来,在加快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实践中,镇党委和镇政府认为,产业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香菇产业是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做大、做强、做精、做活、做漂亮,撑起全镇乡村振兴的蓝天,为遵化全市建设“生态大市”、“高质量强市”当好“派头兵”。

        据了解,目前全镇39个村有36个常年从事香菇生产,食用菌大棚发展到7100个,菌棒生产规模达到1.8亿棒,年创销售产值12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并涌现出许多“不出村”的致富大户。现在,全镇有3万多人常年从事香菇生产,占全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香菇生产一年四季都是“旺产旺销”,36个村子“全年无闲人、劳力不够用”,家家户户只好从临近村雇人帮忙,有的甚至还高价聘请外地劳力,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残疾人、包括放学、休假的孩子和大学生,也都主动投入采摘鲜菇、剪蘑菇腿的劳动。老年人每天可挣到百八十元,青壮年劳力则更多些。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理想的“打工钱”,谁还愿意舍近求远、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异地去挣那点来之不易的“辛苦钱”?马各庄东村农民赵志永是全镇有名的香菇专业户,他家经营7个大棚,年培育菌棒23万棒,剔除其他费用年纯收入近百万元,其他农户也能纯赚20万元或更多的收入。现在,全镇有专业合作社近30个,香菇经纪人有1000多人专门负责联系销售,建起中小型保险冷库200多座,香菇保质保鲜不愁卖、家家户户可以安心生产、埋头致富,喜气洋洋奔小康。

        目前,香菇品种有白灵菇、羊肚菌、灵仙1号、808、168、涵谷1号等10多个品种。由于香菇不仅具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健身益体等多种独特功效,也是当今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该镇生产的香菇,除满足当地以外,还远销到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河南、广州、福建、浙江、新疆等20多个省市区,覆盖多半个大中国,菌棒还出口到韩国。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木屑生产、菌棒加工、品牌销售、机械制造、废菌棒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供销一条龙、系列化服务的机制和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值得自豪的是,该镇早在2008年就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2013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和国家工商局地理标志商标。更令人庆幸的是,2019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财政部批准确定为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之一。

        入选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后,该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重点打造以“食用菌”为主,以“苹果、酸梨、核桃、南瓜、粉条、花生”为辅的“1+6”产业格局,进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主动与电商企业进行沟通对接,注册了“七彩平安”品牌。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拓展“电商+实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农民可以更好、更多地分享香菇产业增值带来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香菇产业确实成了全镇人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镇党委和镇政府坚持因势利导,旗帜鲜明地提出,乡村振兴既让农民“腰包鼓”,又让农村“环境美”,努力做到“内实外美”两手抓,防止埋头“致富”忽视“治污”。今年全镇农村环境治理彻底打了“翻身仗”。原来镇中心有一条主道,20多年都是坑坑洼洼,夏季污水积存,冬季结冰路滑,行人很不方便,群众怨声载道,反映十分强烈,加之其他民生实事工程没有办好、办成,或不适应百姓的需求,群众集中上访接连不断,甚至租用面包车和大巴车进京集体上访,曾一度成为全市有名的“信访大镇”。对此,镇党委和镇政府痛下决心,从抓“稳定安民”入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集中精力狠抓法治教育和法治管理,用真抓实干、造福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化广大群众。镇党委书记柴和薪镇长梁权山,为了翻新改造镇中心的那条年久失修的主路,四处奔波求援,多方筹集资金,终于使这条横贯东西的“堵心路”实现了全面硬化,成了全镇首屈一指、亮点最大、全镇百姓一致称道的民生工程。特别是今年确定的11件为民实事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年底全部完成。

        今年全镇39个村的环境治理焕然一新,涌现出东梁各庄、刘官屯、马各庄西村等在全市叫得响的“标杆村”。镇党委书记柴薪和镇长梁权山异口同声地表示,抓产业振兴和农村环境治理,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农村是锤炼干部过硬作风的好战场、大课堂。百姓的需求和期盼,就是我们担当作为的奋斗目标。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干部”。只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干群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就没有干不了、干不好、干不成的事情!我们一定坚持以主题教育为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续写新时代“中国香菇第一乡”的新篇章!”(许贵元 杨侠 梁艳)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