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记者手记:“特朗普墙”僵局的两个悬念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11 11:07:02

  新华社华盛顿1月10日电 记者手记:“特朗普墙”僵局的两个悬念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新年伊始,由造美墨边境墙引发的纷争持续发酵,美国政争陷入僵局,美联邦政府部分“停摆”时长打破历史纪录指时可待,这引发两大悬念。

  悬念一:政府“停摆”的终极解决方案会是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民主党,谁更可能让步?会不会达成妥协?

  需知,政府“停摆”越久,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就越大,舆论和民众态度都会出现位移和转向。政府关门,对白宫和民主党,都是容易自伤的双刃剑。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妥协,这是特朗普与民主党共同面临的选择题。

  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中曾列举11种交易“诀窍”,“妥协”不在其中,但“变通”为其津津乐道。此次联邦政府四分之一机构关门,但国税局员工被要求欠薪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返税业务照常进行,可谓变通之例证。

  客观上,妥协或者变通的选项始终存在。特朗普仍有可能与民主党妥协,将“梦想生”留美和边境墙相捆绑,提出民主党有可能考虑的“交易”;也有可能绕过民主党,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从而使用五角大楼军费和工程兵造墙。当然,特朗普和民主党也可以继续对峙,直到取得各自想要的舆论效果。对特朗普来说,关注美国边境安全、坚决打击非法移民、全力兑现竞选承诺的形象塑造和传播,直接关系到他2020年竞选连任的愿景。

  妥协和变通,本是现代西方社会习以为常的政治运作规则。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说:“妥协在过去,意味着半条面包好过没有面包。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妥协看来实际上意味着半条面包要比整条面包更好。”简言之,各有所获,好过独吞。

  但在今日党争激化的美国,还可能做到妥协和变通吗?

  悬念二:“墙”,会成为新的美国“精神地标”吗?

  或者借用国会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的说法:边境钢铁墙抑或自由女神像,究竟哪一个是美国的象征?

  墙,自古有之,内敛、防御、隔绝,团结“我们”,分离“我们”和“他们”。维基百科释墙,指建筑学上一种垂直向的空间隔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说文》释墙,垣蔽也。垒土为墙,意在收藏。

  曾几何时,美国给世界的印象是一个富有荒野开拓精神的开放国家。在美国国内旅行,一照(驾照)一卡(信用卡),尽可以四处驾车漫游。

  新年朋友聚会时,与一位中年亚裔女性闲谈。她说,20多年前,初到美国,飞机上是各种肤色的人。入关时,工作人员常会说同样一句话:“欢迎来到美国”,她当时非常震撼。去年,她返乡探亲,回美时尽管手持美国护照,仍然被满脸怀疑的海关人员盘问。她说,美国变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时常感受到,美国有形墙或许没那么多,无形的墙却当真不少,而且这些年似乎在不断垒高。追究起来,更难逾越的高墙,恐怕不是实体墙,而是认知墙、观念墙、文化墙、种族墙、贫富墙。自2016年大选以来,“墙”,更成为美国社会的烫手热词。

  有形无形的“墙”的存在,使得美国拥有多维、多重的面孔。主张造墙的特朗普的上台,或许并未创造美国的新面孔,而只是把旧有的,转换一点角度,撕下几重面纱,呈现给世人看。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