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养老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仅靠家庭养老确实压力不小。对此,广州做出探索,一方面用资金、政策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小型养老机构进社区,提供就餐、理发、陪护、教玩手机等适老化服务。
社会力量办养老,每个家庭又多了一份选择。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福利院日前正式投入运营,又为该区增加了500张养老床位。
与以往不同,这家养老院采取了公建民营的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引入社会力量经营。黄埔区民政局局长张灿华透露,预计到“十三五”末,该区每千名老人将有100张床位。
像黄埔区一样,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是广州先行先试的重要改革。“我们力争到2020年达到7.2万张养老床位,其中除了6000张来自在建的公办养老院外,其余增量都是靠民办,未来公办不再增建了。”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芬说。
民办养老机构
享受各项优惠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州共有5.9万张养老床位,算下来,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其中,七成以上由民营养老机构提供,这个占比一直保持了多年。
记者来到了位于海珠区沙园街的松鹤养老院。阅览室、康复理疗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活动表上写着:上午做操、读报、练气功;下午唱曲、看电影、做游戏。
总经理劳伟敏是个30来岁的“后生仔”。他介绍,养老院占地2.8万平方米,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旧厂房,如今拥有床位840张。
傍晚早早吃过晚饭,87岁的邓伯悠然地坐在凉亭透气。“这里硬件就没得说啦。”陪在一边的儿子邓先生说,父亲2年前中风,在家住了一年半后,因家中特殊情况,决定送养老院,这里康复设施健全,伙食也不错,希望父亲能安度晚年。
2014年下半年,广州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此后当地政府一手降门槛,一手给扶持,促使“社会力量帮养老”驶入快车道。国寿、国开投、招商、万科、保利、复兴、泰康人寿、华邦控股和法国高丽泽等企业纷纷进驻。
依托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广州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先照后证”,简化审批流程和手续。“非营利性组织就更加方便,因为养老许可证和民办非营利性企业登记证都由民政部门负责发放,我们干脆就实现两证并联审批。”叶芬说。
每年,广州对全市养老机构实行优惠水量43万立方米、优惠气量23万立方米、优惠电量1100万度,有效减轻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负担。2016年共投入8600多万元,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新增床位资助和运营资助。
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郑梦传介绍,目前该市100多家民营养老院超九成租用土地。为解决用地问题,广州在全市专项规划了53块土地、共计144公顷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其中除了在建的10个地块,其余的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建成后可以提供5万张床位。
机构嵌入社区
食堂天天爆满
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旗下的孝慈轩养老院深藏于越秀区白云街道一栋7层小楼,周边就是老旧拥挤的东湖社区。和“公园式”的松鹤养老院不同,这座嵌入社区的养老院总面积只有1042平方米,“小而美”,2015年2月开业后,仅两个月48张床位就已全部住满。
老城区养老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不愿离家太远,于是,居家养老成为首选。从广州的情况看,全市目前共有154.6万老年人,真正完全进入养老机构的仅占4%,其余96%还是倾向于在家庭、依托社区服务养老。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区居家养老都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
美好家园是越秀区政府引入华邦控股培养的一家养老企业,而孝慈轩养老院是其孵化的第一个项目。与那种地处偏远城郊,主打山清水秀和宽敞舒适的大养老院不同,孝慈轩的服务半径只有3公里,是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养老院。
为此,越秀区政府将区卫计委所属的物业提供给孝慈轩经营,而30元/平方米的租金仅是同地段商业租金的一半;租期上也超越财政规定的最长5年的上限,一直延长到10年。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依托社区资源,提供机构、社区及居家整合式的养老服务。”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副总裁谢三林说,入住孝慈轩养老院的48位老人只是服务的一部分。她带记者进入一墙之隔的日托中心,这是供社区周边60岁以上老人用餐的一间食堂,因为用餐标准与养老院入住老人一致,且价格比市场略低,平均每天吸引50多名老人用餐,最高峰时一天有80多人,经常爆满。此外,记者发现,日托中心其他的配套服务完全免费,包括图书室、康复健身区、交谈区等,甚至开了培训班,有专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依托嵌入社区的养老院平台,孝慈轩把各种专业的养老增值服务送进家,除了用餐服务外,还延伸到上门助浴、日常健康提示、保洁、理发、陪护、记忆力训练、陪同就医和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共十大类。去年,养老院开业后首度实现了收支平衡。
“春节时,我们刚好有这样一个案例。”养老院常务副院长王丹告诉记者,独居的谭阿姨已经84岁,家中的布局老旧,电线裸露,地面湿滑,很容易发生意外。在她的要求下,孝慈轩派专人上门,为她增加了马桶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地面用防滑砖重新铺设,并把裸露的电线进行重新布设覆盖,一整套适老化改造下来,花费1万元。
目前,社会力量已经全面进入到广州的社区养老领域,全市188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委托专业社工组织等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介入,以政府购买服务或有偿增值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相关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服务。
加强监管约束
促进医养结合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监管是个大问题。广州市179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的44家,其中仅有23家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但就在这23家中,就有某民营养老院发生过医保违规问题——涉嫌通过挂床住院的方式,将养老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承担。
对此,叶芬表示,广州将在三方面加强监管:一是政府监管。把全面放开养老市场、加强养老服务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养老机构督导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评估,评估结果与购买服务、资助补贴等挂钩。
二是行业监管。广州将成立福利协会、居家养老协会和养老产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统一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标准,建立照顾需求统一评估机制,推动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
三是公众监督。广州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机构评估结果、资助情况向社会公示,畅通信访和举报渠道,使群众监督直通各级民政部门。
“养老服务这一块,我们有国标,也有行业标准。”谢三林提出,现有标准中硬件标准居多,而体现服务质量的软性标准是个有待补齐的短板,即使制定出来了,如何对照实施,刚性约束,也存在不少难点。
公建民营的萝岗福利院,也需要全新的监管手段。对此,张灿华介绍,为了便于监管,黄埔区专门选择了一家有民办医疗工作经历的社工组织,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来承接萝岗福利院的运营。政府对它的财务状况每年进行审计,其运营收支要公开,员工工资需要报备,确保其收益不能用于分红。“这几项明确了以后,它就不大可能利用承接公办养老院来实现不合理的利润。”
在服务水平上,黄埔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其提供的养老服务进行考核评价作为续签合同的考量标准。“目前,福利院才刚开始接收老人,这种公建民营的全新体制机制还在探索阶段,财政对床位的补贴标准还在测算中。”张灿华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