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14 14:47:32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1)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中国选手、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赵脯菠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新华社记者熊丰

  “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老哲学,人类文明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政通人和、内和外顺、协和万邦……“和”,蕴藏着深刻哲理,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70年来,新中国在发展中实现和谐。56个民族、亿万中华儿女同心筑梦,奏响了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美妙乐章。

  “和”的精彩——“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8月27日,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总时长18个小时、4个模块的焊接,在近乎微米之争的精度中,赵脯菠用堪称完美的表现一举夺得焊接项目金牌。

  闪耀的弧光,点亮了赵脯菠的人生。这个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95后”小伙,初中毕业后进入攀枝花技师学院学习,如今站上了世界级最高领奖台。

  知识改变命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4.5亿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到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居世界首位。70年来,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人生理想。

  和谐,是各展其能、各得其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个梦想都可以拔节生长,每个人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谐中国,就有了最具活力的底色。

  构建和谐,不仅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加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万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这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减法”——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8年1660万人。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2)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卓达·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在给老人端饭(1月24日摄)。该中心占地面积约80亩,是一所集收养、康复、照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42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44亿人……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一张张民生基础保障网,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和谐,更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3)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9月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志愿者为辖区内老人义务理发。  新华社记者 赵宇思 摄

  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如今,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亿小时。

  邻里守望、交通引导、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惠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70年来,从“学习雷锋好榜样”到“孝老爱亲”“乡贤文化”,以和善居民、和美家庭促和睦邻里、和谐村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成向上向善的精神气质,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良“家风”。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5)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4月1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联合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合资纠纷。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和”的智慧——“崇德尚法”推动“共治共享”

  浙江诸暨枫桥镇,“老杨调解中心”里的一百多本日记,诉说着调解员杨光照三十多年来的一万多个调解故事。

  成立9年来,“老杨调解中心”累计受理各类纠纷近2000起,群众满意率100%,“有事找老杨”成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1963年,正是这里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走过半个多世纪,“枫桥经验”从浙江诸暨发源,从之江两岸向全国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世人惊叹,中国如何在深刻变革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70年来,法治与德治相互融合。社会在变革中和谐稳定,在和谐中生生不息。

  从无法可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法治在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遵循。

  被广泛认同的道德及时上升为法律;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的光热,共同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70年来,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显现新气象。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4)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7月13日,在山西省长子县常张乡莫村,调解员郭秀芳(戴帽者)在村民家里调解矛盾。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从“小脚侦缉队”到“朝阳群众”,从“刷墙贴通知”到“互联网+”,变化的是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增强、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不断扩展,不变的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助推社会和谐。

  如今,促进和谐的“填充剂”越来越多。我国约40万个覆盖广泛社区社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最活跃“细胞”。

  如今,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更加有效。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75万多个,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万件,发挥了在协调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减震”“弥合”功能。

  不懈的实践探索,中华传统治理智慧和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的和谐中国实现路径愈发清晰。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享,正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新的高度。

  “和”的发展——从“和谐共生”到“天下一家”

  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如约而至。

  步入园区,中国馆映入眼帘。海坨山下,妫水河畔,一座外形如一柄如意的半环形建筑舒展于青山绿水间。这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部分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以提高建筑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采暖能耗。同时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以灌溉梯田,实现生态微循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一院院长景泉说。

  北京世园会,让大自然的交响乐与人类和谐相融,折射出的,是对人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

(“中国面貌”系列述评·图文互动)(6)和谐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六

参观者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参观(6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以最严格的制度守护生态、发挥环保督察“利剑”威力、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日中国,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绿色不断拓展、蓝天越来越多、河湖更加清澈。

  发展,不仅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进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的更高境界。

  立己达人,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更是今日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到促进国际反恐合作……在诸多需要担当责任的国际领域,中国怀着“天下一家”的情怀,尽己之力,贡献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以实际行动提供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和谐的目光,总是兼及两边,既提倡以和为贵,又坚持和而不同。

  2019年5月,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盛大开幕。亚洲47个国家代表,拉美、欧洲等其他地区代表就文明交流展开广泛探讨。世界各国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

  “和”的力量,将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把点点纤尘积筑成山。

  和谐,让人和自然更亲密地贴近、让不同文明在脚步间交融、让陌生的笑脸出现寻常的街头,和谐中国的生动画面,成为中华民族逐梦路上美丽的风景。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