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半月谈》刊发文章:这里的扶贫干部为何敢揭短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9 19:45:13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6月10日出版的第11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段羡菊、王新明、杨欣采写的文章《这里的扶贫干部为何敢揭短》。摘要如下:

  2020年,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为了让基层干部敢于直面问题、主动暴露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实施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让一线扶贫干部“不埋雷”“敢排雷”。一批问题起底解决,确保脱贫成色,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自揭不追究,被动严追责

  “我们多次反映,希望在山上建个高位蓄水池,解决水压问题。”晴隆县茶马镇达土村拉务组组长韦建林说,由于管饮问题已解决多年,镇、村担心再上报得不到资金支持,就一直没敢上报。

  “州里留了窗口期,从3月1日到4月15日,主动暴露问题不追责。”茶马镇党委书记田志敬说,镇里排查上报问题信息1000多条,其中既有以前知道但不敢上报的老问题,也有过去没发现的新问题。每个问题信息都建台账,逐个销号,拉务组饮水问题就是其中一个。

  半月谈记者攀爬到拉务组所在的山腰。芭蕉林中,一座新建的蓄水池已经完工。“建筑材料是4匹马驮上来的。”最近一直在工地上忙碌的韦建林说,上级拨付了6万元,村民投工投劳,15天内就完工了。有了这个蓄水池,全组村民的自来水稳定供应问题解决了。

  黔西南州委副书记穆嵘坤表示,黔西南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现有问题和短板,实施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窗口期内,除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外,县乡村干部主动暴露的工作问题,一律不予追究;窗口期后,对于该暴露却未暴露问题的、有意遮掩和瞒报漏报问题的,一律严肃追责。”

  黔西南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贵州尚未脱贫的9个县,这里占2个。据统计,从开始实施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至4月15日,黔西南州共排查暴露问题信息5万余条,分类梳理归纳之后,纳入脱贫攻坚督战的问题有1078个。截至5月20日,暴露问题信息中的87%已完成整改,剩余的将在6月30日前全部清零。

  晴隆县是未脱贫县。县长冯子建说:“县里不仅主动查,还奖励群众举报,对于发现的脱贫攻坚范围内的问题,马上安排解决。”

  从“自埋地雷”到“自排地雷”

  望谟县打易镇党委书记田太奇介绍,全镇“两不愁三保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群众医保参保率不高。以前,有些干部怕被追责,“不好说、不敢说”。窗口期免责机制实施以来,各村主动排查,一个多月过去,贫困户参保率从83%上升到100%,非贫困户参保率从56.9%上升到95%。

  “一边做加法,不断发现问题;一边做减法,及时整改、解决问题。”穆嵘坤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决战,未脱贫县要确保6月底前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已脱贫县仍有群众收入徘徊在达标线附近,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高质量脱贫需要创新工作方式,实施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就是为打消干部顾虑,使之轻装上阵。

  望谟县郊纳镇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望谟县委常委、郊纳镇党委书记刘桢介绍,窗口期内,镇里全面排查饮水安全、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排查出的最后一批62栋危房问题已基本解决。

  “过去怕说‘地雷’、怕说‘炸弹’,现在是‘自排地雷、自排炸弹’。”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范华说。

  免责机制助基层挤干脱贫问题水分

  目前,脱贫攻坚的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已由黔西南州扩大到贵州全省实施。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该机制为挤干脱贫问题水分、高质量脱贫提供了经验。

  一是变被动查找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黔西南州本着“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敢于暴露问题、分析问题,就能解决问题”的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等目标任务,让一个个“潜水”问题浮出水面。通过建立台账,暴露的问题全被纳入其中。

  二是变事后问责为事中监督。受访基层干部反映,督查问责多、一票否决事项多,就像头上悬着好几把剑。每发现一个脱贫攻坚问题,基层都紧张,“怕问责,怕剑掉下来”。免责机制是事中监督,实质上是给基层解套,让一线扶贫干部扶真贫、真扶贫。

  三是变静态处置为动态解决。问题是动态的、变化的,窗口期免责机制不仅将原来存在的静态问题深挖快处,更激励基层扶贫干部放开手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问题早发现、早研究、早施策、早解决,不仅使贫困人口清零更精准,还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半月谈》刊发文章:增援未脱贫县,三种模式“火力强”

  《半月谈》刊发文章:十个小康村,对话掌门人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