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理财 > 正文

那些出问题的P2P平台究竟踩了什么雷?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2 10:11:48

  编者按:众多P2P平台在2018年的夏天合唱了一曲“凉凉”。入夏以来,已有超过100家跑路、清盘或逾期,其中不乏百亿级的大平台。投资者人人自危,困惑情绪甚至在从业者这些局中人之间弥漫开来,随着监管继续从严、从紧,新一轮“大浪淘沙”仍在持续。在此之际,新华网财经部推出系列策划《当网贷平台撞上“雷七月”》,此篇为《那些出问题的P2P平台究竟踩了什么雷?》。

  自6月以来,P2P网贷行业就进入了多事之秋,7月,出问题的P2P平台数量明显增加。

  据网贷之家8月1日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8年7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645家,相比6月底减少218家。据不完全统计,7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218家,其中问题平台165家(提现困难143家、跑路19家、经侦介入3家),停业转型平台53家。

 

  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走势 图片来源:网贷之家

 

  停业及问题平台事件类型分布 图片来源:网贷之家

  这些出问题的P2P平台,究竟踩中了哪些雷导致状况百出?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存在自融、假标、关联担保、活期、资金池等不合规行为。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叶大清认为,这类型的平台大概占问题平台的80%,它们不能算是真正合规的P2P。

  所谓“自融”,是指利用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为自己或其他关联方进行融资。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自融行为越来越隐蔽,比如通过众多壳公司借款,或虚构借款方。还有部分P2P平台自融是为了填补借款人违约“窟窿”饮鸩止渴。还有的平台,吸纳资金太多而没地方投,设置虚假标的,这算诈骗。

  P2P平台不应该直接接触投资者与借款者资金,只在资金的调配及对接上拥有权限,不能直接涉及资金,没有资金池。中金公司报告认为,当前上千家运营平台中,仍有60%的平台尚未完成银行存管,即存在资金池和挪用资金的可能。2016年8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潘功胜7月初曾明确指出,P2P是一个信息中介,不是信用中介。

  第二,期限错配致流动性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

  目前部分P2P平台存在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第六项规定:网贷平台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但一些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理财的需求,将长期融资拆分成期限为1月、3月、6月、12月等短期理财产品。问题平台的投资项目大多在12个月以下,且低于三个月的投资项目占比较高。

  当投资者集中提现时,平台自有资金无法兑付,造成资金链断裂。尤其是最近,因为投资者信心发生波动,导致大量短期投资被撤回,平台面临巨大流动性危机。

  第三,借款端逾期严重,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

  受流动性收紧、投资下行、股市低迷等方面影响,借款人被动或主动逾期增多。

  零壹智库认为,网贷行业普遍实行刚性兑付,一些平台为了维持投资人信心,选择隐瞒逾期和坏账,用自有资金或资金池垫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加之网贷平台缺乏足够有效合法的追债手段以震慑借款人,更加助长了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行为。如果企业及关联方借款过于集中,一旦逾期,平台兑付压力巨大,无力兑付时只好选择清盘甚至跑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过去几年网贷的行业规范没有完全到位,陆续的清理整顿使得更多问题平台暴露。

  在当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合规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升,一些平台不盈利,就会综合考虑之后选择退出,理性清盘。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平台而言,退出周期可能会拉长至2-3年,中间变数较大。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称,预计P2P退潮或仍将持续2-3年,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

  7月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工作要点中提出,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清理整顿延长至2019年6月。潘功胜指出,将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各地要强化整治力度,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文/陈剑)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