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园港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重要枢纽,到无人车上路测试;从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到猴群重回白帝城景区……4月29日,央视《直播长江》栏目,把镜头对准重庆在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新尝试,尽展重庆生态绿色发展之美。
4月28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特别报道《直播长江》,水天联动,空前规模,全新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月26日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昨天直播中,央视新闻频道聚焦重庆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系列新举措。
果园港成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枢纽港
站在依山而建的重庆果园港眺望,一幅物流图景徐徐展开:上层的铁路货场,满载货物的班列整装待发,从这里仅需12天就能到达欧洲枢纽港——德国杜伊斯堡;下方的码头泊位上,一艘艘集装箱货轮鸣响长笛,顺着长江这条内河航道一路向东,货物经上海洋山港出海驶往世界各地。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底完成对接的果园港与中欧班列在重庆实现了“丝路与长江的交汇”,使欧洲、中亚地区与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货物双向流动;借助长江黄金水道,沿线物流、商流、资金流可在此直通西部地区,形成中国东中西地区之间以及与欧亚沿线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大通道。
去年底,果园港首发的中欧班列(重庆)试运行,该班列利用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实现了进港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彻底打通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最后一公里”的制约,扩大中欧班列(重庆)辐射范围,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部地区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互联互通,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出海口和内陆口岸开放高地。
对外,果园港已逐渐成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枢纽港;对内,果园港已先后开通了到成都、西昌、攀枝花、德阳、贵阳等地的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已形成辐射四川、贵州的铁水联运网络。
治理消落带 美化景观防止水土流失
每年9月到第二年3月,是三峡库区的蓄水期,水位最高达到175米。为了保证防洪需求,三峡库区在汛期来临前要腾出库容,水位下降到145米,这就形成了三峡库区最高达30米的消落带。
三峡库区消落带最大落差超过30米,总面积多达340多平方公里,每年从消落带进入长江里的泥沙达1亿多吨。而消落带的治理,一直都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难题——不过,《直播长江》镜头中的重庆,已经为这一世界难题找到了良方。
在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的“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里,工人正在补植一种名为中山杉的树木。这种树在水底和陆地两种环境都能生长。几年前,万州区法院在这片消落带上试验性种植了200棵中山杉,竟存活了98%。此后,他们一举种下500亩,美化了景观,也防止了水土流失。
万州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司法保护示范林栽种的中山杉由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面临处罚的责任人出资购买、认栽,为长江消落带披上“绿衣”,“以种代罚,这是一个保护沿江环境、修复库区生态的有效办法。”
森林覆盖率高 大规模猴群又回来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在1000多年前描述的三峡两岸猿猴啼叫嬉戏的景象,也出现在《直播长江》的镜头中。在奉节白帝城景区,成群的猴子正在捡食游客投下的食物。
事实上,近年来,猴群已在重庆三峡沿线多个区县出现。其中,在巫溪县兰英乡,出现了族群数量多达百只的野生猕猴。它们成群结队下山觅食,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已经在村子里“安营扎寨”。
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是猴群出现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市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石漠化治理等工作,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林木蓄积量达到2.05亿立方米。去年末,国家首次发布了各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重庆以81.67的绿色发展指数得分,进入了全国前五。在生态保护类指数排名中,重庆排名全国第一。
攀岩造林治理石漠化 宁厂古镇将再现似锦繁花
巫溪宁厂古镇,有4000多年熬盐历史,也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发祥地,被誉为世界的“上古盐都”。不过,过去数十年,宁厂周边数十公里范围内,近乎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山上,甚至连泥土也没有,只剩下岩石。
原来,卤水熬制成盐,需要大量的柴火,为此,人们砍光了周边的森林。此后,人们找到了作为替代燃料的煤炭,而为了提高后者的燃烧效率,他们又从周边挖来泥土,与煤炭进行混合。由此导致严重石漠化。
不过,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今天,地处长江支流大宁河流域的宁厂古镇,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直播长江》镜头中,巫溪官山林场的工人们,正在攀岩造林。
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劳动,工人到达工地现场的方式几乎是“攀岩”。他们需要在这一片倾斜度60度以上的斜坡上,挖6万多个坑。每个坑一尺见方,四周用石头垒好、用水泥沙浆砌牢,再用客土回填,最后种植。一个坑,要填300~500斤土,6万个坑,以及全部的水、沙、幼苗,全部通过工人肩背手提,一趟一趟运上去。
把人掠夺的一切,一分一厘还给山。宁厂攀岩造林,一直被认为是长江生态修复的典范。《直播长江》没有来得及展现的是三到五年以后,宁厂古镇后溪河两岸,3.5公里的沿途,栽种的金叶刺槐、三角梅、油麻藤、黄花槐、美国红枫,会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月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张开不同颜色的叶片,高低错落,层层叠叠。
无人车驾驶 降低环境污染的未来科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重庆是我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自然受到各方关注。
4月18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渝启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吸引长安、百度、一汽、东风、广汽、吉利、北汽福田7家车企,来渝测试自动驾驶。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未来科技,正让汽车产业变得绿色智能。
拥有山地城市典型交通场景及环境,重庆非常适合做无人汽车自动驾驶测试,昨天,央视记者就在两江新区礼嘉环线体验了一把无人汽车自动驾驶。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无人车的使用可以降低50%的交通拥堵和汽车保有量,对环境污染大大降低。
守护一江清水,寻求绿色发展,绝非一朝一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庆步伐紧跟中央。在今年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两天后,4月28日,由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智库研究院共同组建的“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宣告成立。重庆智库研究院院长王佳宁表示,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将对长江经济带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学科研究,为政府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研究报告和资讯建议。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