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星期六一大早,妈妈在催吃早饭,但昨晚熬夜的你只想多睡会儿,这种常见的小小矛盾也许有着进化上的深远意义。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老人与年轻人作息时间的差异,可能曾帮助远古人类群体在夜间保持警醒、防范危险。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报告说,该校科学家观察了非洲坦桑尼亚一批狩猎采集者的睡眠模式,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作息不同是一种进化上的遗留习惯,它可以保证夜里总有人醒着,起到放哨的作用。在附近随时可能潜伏着猛兽的原始时代,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这个部落生活在坦桑尼亚的埃亚西湖,称为哈扎人,他们在生理上与现代人相同,但完全靠狩猎和采集生活。在农业诞生之前的至少几十万年时间里,人类祖先都是这样生活,不种粮食,不养牲畜,没有固定的居所。
哈扎人常常以20至30人为一个群体共同生活,白天各自出去狩猎、采集野果和蜂蜜等,晚上回到营地,席地而睡。研究人员让33名健康成年男女戴上手表一样的监测仪,记录他们夜间的睡眠和活动状况。研究参与者的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
观察发现,仪器记录的约220小时里,所有参与者“都在熟睡”的时间只有18分钟。平均而言,任何时刻总有约三分之一的人醒着或睡得很浅。人们的作息各不相同,老年人通常早睡早起,年轻人多半是起得晚的“夜猫子”。
研究人员说,不同年龄的人作息的差别,加上衰老导致深度睡眠自然减少,足以使这个哈扎人群体几乎任何时候都有人处于警醒状态,不需要特地安排人在夜间放哨。此前曾发现鸟类、老鼠等动物群体中存在这种现象,新研究是第一次在人类群体中观察到。
新闻热点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