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新闻 > 正文

给天体做“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8 15:57:12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7日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共发布光谱901万条,其中高质量光谱(信噪比大于10)777万条。郭守敬望远镜发布的光谱数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的1.8倍,该数据集已于2017年12月31日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赵刚介绍,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大样本统计与寻找奇异天体,是郭守敬望远镜的两大“定位”。

  在一期光谱巡天观测中,郭守敬望远镜利用大样本优势,给银河系“重新画像”,两次刷新银盘半径大小,让天文学家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该望远镜取得的数据改写了银河系晕的结构特征,确立为内扁外圆的新结构,这一清晰的证据推翻了前人关于恒星晕是一个轴比不变的扁球体的猜测。

  年老的贫金属星就像化石一样记录了宇宙化学演化的最初历史,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第一代恒星和早期宇宙本质的“恒星考古”。天文学家在郭守敬望远镜光谱中已发现万余颗金属含量低于太阳百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贫金属星,构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适合现有大望远镜跟踪观测的“宇宙化石”样本。

  据了解,郭守敬望远镜一期光谱巡天从2012年9月开始,于2017年6月结束。二期光谱巡天即将从2018年9月开始,持续至2023年6月。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