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胡喆)记者17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我国第一部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进行了飞行试验,并成功获取国内首组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成果。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能弥补光学、红外、传统雷达等对慢速动目标探测的不足,能大大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可判读性,为复杂环境下运动目标探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因此,SAR系统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测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项目牵头人、23所机载雷达副总设计师李军介绍,太赫兹波长介于毫米波和红外之间,相对传统低波段的成像雷达,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更高,成像时间更短,可实现类似光学摄像的视频成像效果,尤其对地面慢速移动类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具有极大的提升。
“相对光学红外成像系统,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具备更强的穿透能力,在烟尘、雾霾等环境下能够正常对地面目标成像,且不受日照条件的影响,可真正做到满足任何时间的应用需求,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体制雷达技术。”李军说。
23所将高频段视频合成孔径雷达作为机载雷达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从Ka波段到太赫兹波段的视频合成孔径雷达研制工作,标志着太赫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向应用又近了一步。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