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频道 > 深圳 > 正文

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坐标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1-26 08:56:01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坐标

  新华社记者刘丽娜 蔡国兆 杨骏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告。

  从主动融入世界,到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借鉴,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呈现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中国开放前哨的深圳,就是这种历史性变化的一个镜像。

  国际创客的学习天堂

  “这里有你想找的一切。”28岁的美国宾州大学研究生、墨西哥人瓦斯格韦斯步履匆匆穿过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一楼的“电子丛林”,来到楼上的HAX硬创加速器办公室,开始一天繁忙的创客工作。

  楼下有土壤,楼上就开花。在这条“中国电子第一街”上,每一天,来自全球著名学府的创业者在这里孵化梦想,点石成金,走向世界。

  这些“洋学霸”眼中,深圳这座开放的年轻城市,是国际创客的学习天堂。

  33岁的日本经济学者伊藤亚圣专门申请来深圳大学,潜心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他说,深圳“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城市氛围令人着迷。

  在深圳龙岗区国际大学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已受聘来此。三年来,港中大(深圳)还牵手54家国际知名学府,打开了全球教育合作新局面。

  在国际大学园的另一家学府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校长赵平说:“俄罗斯在理工科等方面希望增加与中国互动。”今年,这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重要成果的大学已正式招生。

  来自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暑期到深圳调研,他们不满足于隔洋观望,而要亲身感受和探究深圳成功的秘密。

  全球高端知识人不断涌来。世界看到,过去五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新时代的全球化因子

  “以往看华为产品,是看哪里在学习我们;现在看华为产品,是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瑞典通信巨擘爱立信公司的员工这样说。

  华为,这家30岁的深圳企业,7年前进入世界500强,如今已经吸引197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合作,年收入60%以上来自海外市场。

  在深圳,像华为这样以世界为舞台的公司越来越多。更令人瞩目的是,许多年轻的深圳企业在悄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因子。

  深圳的一张新名片——大疆无人机,其创始人汪韬就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弄潮儿。他在国内外都有求学经历,在深圳建立公司总部,吸引国际投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深圳光峰光电,2004年从硅谷实验室起步,过去十年来建立了以1000多项全球核心专利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体系,开启了显示领域“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今年,深圳的公交系统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能源转型使这个城市环境更美。与此同步,在世界多个国家,深圳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巴已经成为当地一道新的风景线。

  自2008年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评选的“设计之都”,深圳的文创设计已经跃入世界前沿。

  今年9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深圳华侨城文化产业集团出品的原创虚拟现实电影夺得两项大奖,国际同行纷纷来寻求合作。集团总经理胡梅林说,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加上国际一流的新媒介应用,催生了深圳文化产业的新气象。

  英中贸易协会总裁、曾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的卢墨雪赞叹,深圳具有“磁石”效应,这些年聚天下英才,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启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访深圳,印度总理莫迪说,他要以深圳为榜样改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说,要把该国的汉班托塔地区建成这个南亚岛国的“深圳”。

  一城为镜,深圳的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从单向的学习世界,再到与世界双向互动,中国不仅注重自身发展,也愿意向世界敞开大门,分享发展的经验。

  荷兰首相吕特两年前专程到访深圳。他对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大加赞赏,认为深圳企业的创新对欧洲很有启示。与首相同行的荷兰商界人士表示,荷兰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合作。

  生活就是“故乡”

  对于很多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深圳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生产方式里,更融化在生活方式中。

  “深圳开放而宜居,这里也成了我的故乡。”在深圳生活逾10年的美国人盖瑞·伊斯,在这里找到事业,娶妻生子。

  三年前,伊斯学会运用“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微信,创建了蛇口区外籍社区生活公益服务号“蛇口日报”,如今已成为许多在深外籍人士的生活指南必备。每个星期花两天时间经营这个微信号,伊斯乐此不疲。

  “有创意就来华强北。”常驻深圳赛格市场创客空间的德国发明家米歇尔·海瑟说,是深圳的开放环境与生活方式使他深深融入这个国家。“中国已经成了我的祖国。”

  在深圳,创新的土壤,开放的空气,使盖瑞们、米歇尔们“获得感”盈盈,“幸福感”满满。

  面向世界,开放进取,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的接续奋斗,深圳的现代化建设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年轻国家,深圳更是充满年轻活力。”海瑟被深圳的青春气质深深吸引。

  透过深圳这个青春的城市,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与记者:冯俊扬、冯武勇、李大伟、彭勇、周科、孙飞、唐霁、邓茜、马丹、孙鸥梦、王乃水、陈文仙、凌朔、沈浩洋、黄堃、孙浩、刘畅、彭茜、闫洁、唐志强、金正、费列娜、高文成)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