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扶贫 > 扶贫前沿 > 正文

一位驻村书记的扶贫“心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31 16:13:08

    新华网合肥5月31日电(李东标 陈扬)初夏时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太安村,花开正盛,微风拂过,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味儿和花草的芳香。中午时分,一场急雨将村里的水泥路冲洗得一尘不染。

无人机航拍太安村新貌。

    年过七旬的张宜林吃完午饭后,来到稻田里查看甲鱼的生长情况。远远看到有人走过来,他快步趟过浑浊的泥水,咧开嘴笑着说:“陈书记,最近没看到你,怪想你哩!”

    张宜林口中的“陈书记”,名叫陈必喜。2017年4月,他被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派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太安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

    两年来,陈必喜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太安村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包括张宜林在内的153户贫困户告别了贫困。太安村也由偏僻落后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示范村。

航拍太安村光伏发电站。

    驻村后遇到“烦心事”

    太安村是典型的岗畈区,荒山荒地多,易涝易旱,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比较落后,整体发展长期落后于周边村庄。2014年,太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3户467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的达80%以上。

一列火车穿越太安村。

    面对长期发展不足、脱贫任务艰巨的现实,陈必喜没有心灰意冷。他利用空闲时间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还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农户家召开“板凳会”,宣传扶贫政策。

    在走访的基础上,他沉下心来,认真分析太安村发展优势和不足,决心按照“认真吃透上情、深入了解下情,俯下身子干好扶贫工作”的思路彻底改变太安村的面貌。

    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这位从省城派来的“陈书记”并不买账,认为他来村里工作不过是“镀镀金”,不会真心实意帮助村里谋发展。

陈必喜(左)与村民交流。

    “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深入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来两趟,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拔掉穷根,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是真心帮助村民致富的。”陈必喜说。

    江敦兵是村里的贫困户,陈必喜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登门为他“支招”:“你有劳动力,也有可以耕种的水田,能不能发展稻田养虾?”不曾想,对方并不领情。陈必喜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上门,最终将其说服。

    很快,江敦兵带头发展稻田养虾,仅2018年稻田养虾面积就达40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稻田养虾面积达300多亩,有效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驻村更要“驻心”

    陈必喜驻村后,通过走访发现部分五保老人和贫困户住房漏雨严重,墙体也有部分开裂,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他们并没有申请危房改造。经了解,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改造房屋期间还要管人吃饭,嫌麻烦;还有的人,担心危房改造补贴资金不够,自己无力承担,不愿改造。

    针对上述情况,陈必喜召集村两委会议商议,对建筑材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施工,包工包料,降低改造成本,同时施工人员也不在贫困户家就餐。这些“走心”之举,赢得了村民广泛认同。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5户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当年全部搬进安全的新房居住。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陈必喜心里暖暖的。

    村民张宜林老伴患有大病,长年卧床不起,家里经济负担较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陈必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专门邀请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帮助张宜林发展“稻鳖共养”,2017年张宜林顺利实现脱贫。

    陈必喜(右)在村民张宜林家中帮助解决问题。

    “稻鳖共养”让张宜林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如今,张宜林的“稻鳖共养”已经初具规模,年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种植的4亩多有机稻米还没有收割,早已被预定销售一空。

    张宜林高兴地说:“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和陈书记的帮扶,我老伴早就不在了!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房子也帮我修好了,老伴住院看病也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好了。”

    “我们是组织选派来负责扶贫工作的,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好好干,认真对老百姓负责。如果耽误了农村发展,回过头来,老百姓是要骂娘的。”陈必喜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扶贫工作,不仅驻村,更要‘驻心’。”

    用心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自2017年以来,陈必喜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修建水泥路,安装自来水和路灯,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种植构树……经过不懈努力,太安村实现了整村出列,15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与此同时,太安村还定期开展由群众评比的“文明卫生”“敬老孝亲”“邻里和睦”示范户及“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村民幸福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陈必喜(中)在村里的养猪场了解生猪饲养情况。

    村民们默默关注着身边的变化,渐渐对陈必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投以赞许的目光。慢慢地,陈必喜发现,自己居住的房屋门前,开始有人悄悄地放一些蔬菜、鸡蛋、鱼等“礼物”,陈必喜总会设法找到它们的“主人”,送还回去。

    最让陈必喜感动的是,去年冬天,有天晚上天气比较寒冷,陈必喜和同事们加班回到住处正准备休息,贫困户王仕俊赶来敲门。原来,他怀里揣着几块冒着热气的锅巴,一定要让“陈书记”尝一尝。那一晚,陈必喜和两名扶贫队员留下了感动的热泪。

    “别看这只是些小事,但是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陈必喜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老百姓就对我们这么厚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

    虽然太安村已出列,但陈必喜并没有沾沾自喜。“太安村作为出列村,下一步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支撑长远发展、发展哪些项目更符合群众意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陈必喜说。

    陈必喜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制定了《太安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太安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太安村三年行动规划》,并形成了“一园四区”的产业布局,同时,谋划建立了2018年—2020年项目库,入库项目100多个,金额达4千多万元,为太安村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安村就业扶贫驿站。

    5月28日,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扶贫驿站在太安村正式投入使用,可吸纳60名贫困户就业,真正实现了“驿站设在家门口、持家创收两不误”。陈必喜介绍,扶贫驿站主要以生产手工制品为主,操作简单,特别适合贫困人员,包括一些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有助于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确保持续稳定脱贫。

    在陈必喜的工作清单上,产业扶贫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在他看来,只有发展壮大产业,才能为太安村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

    “我相信,有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奋斗,太安村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绿色生态、乡风文明、富美安康的新太安愿望一定能够实现!”陈必喜信心满满地说。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