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扶贫 > 扶贫要闻 > 正文

用脚步丈量作风 用真情体察民生——新华社记者亲历贫困县县委书记的一天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7-26 14:48:37

  新华社南宁7月26日电 题:用脚步丈量作风 用真情体察民生——新华社记者亲历贫困县县委书记的一天

  新华社记者

  近期记者与十余名贫困县县委书记同吃同车同下乡,实录了其中三位县委书记下乡走访贫困村的情景。他们的情怀与担当成为这一群体的缩影。 

  “球鞋书记”到葫芦咀村

  记者见到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时,他脚上穿着一双灰白球鞋,鞋帮上还沾着土。“这个山区县有4300多个山头,群众居住分散,穿球鞋行路方便。我办公室还放着好几双球鞋哩!”他一边拍打身上的尘土一边笑着说。

  卢氏县贫困发生率18.9%,是中部六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去年2月,王清华到卢氏县做县委书记,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摘帽前要跑遍全县354个村。

  葫芦咀村是他要去的第114个村,也是个贫困村。“边往里走边说吧。”到了村口,王清华招呼着等候的乡村干部,径直沿着湿滑的山道往里走。

  “葫芦咀村的主要致贫原因是交通闭塞。”村干部一路走一路介绍,全村308人,因为穷,光棍就有30多个,还有20多人到周边入赘。下雪天孩子翻山上学,一不小心就摔断胳膊。

  “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王清华问。村干部介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山茱萸,山茱萸肉在外面卖每斤十二三元,因交通不便,来村收购一斤只有八九元。

  用了近一个小时走完村里的山路,接着的是只容下一个人走的“骡子道”。走到“骡子道”的尽头,王清华沉默良久,看着乡村干部说:“走一遍群众每天走的路,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路不通这么多年了,乡里有没有责任?”

  看到在场的乡干部没人接话,王清华接着说:“接下来我们就一个议题——这路怎么修!”回到村部,王清华开起了现场办公会。经过讨论,修路方案初步定了下来:扶贫办项目资金出资一部分,帮扶单位捐资一部分,村民投工出劳。

  离村时,村支书拉着王清华的手。王清华和他约定:“四个月后,我再来葫芦咀,到时候就走新修的这条路!”

  暮色四合,戴月而归。王清华返程的路上向记者分享逐村调研的收获:“一开始是为了解情况,跑得多了,我就想最大的意义是,帮助每个村至少解决一项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次爬山进村劝贫困户搬迁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号称“石山王国”,贫困人口散落在千山万弄之中,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拉温村吞屯屯位于石山深处的一个山弄里,从最近的公路翻山越岭到屯里需要40多分钟。

  近日记者跟随该县县委书记陈继勇到吞屯屯调研。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陈继勇和记者边走边聊:“之前我来过两次,这里不仅不通路,村民吃水也困难。我们在几公里外修建了移民新村,可是村民不愿意搬迁,我这次来就是继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走到屯里时,陈继勇背上的衬衣已经被汗水浸透。握着村干部的手,陈继勇说:“先去看看黄玉莹姐弟吧。”黄玉莹今年11岁,弟弟5岁,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姐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

  黄玉莹家是一个破旧的木房子,家徒四壁。陈继勇告诉黄玉莹,一定要坚持读书,还要劝妈妈搬到外边去,“搬出去了,读书就不用早晚爬山了。”

  从黄玉莹家走出来,只见在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村干部已经召集十几户村民围坐一起。刚一坐下,陈继勇就开门见山:“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有啥担忧尽管说。”

  “我们基本同意搬迁了,就是担忧搬出去了,没有收入来源。”村民黄仁伟说。

  陈继勇解释:“你们的担忧我们考虑到了,县里引进的电子厂就在移民新区边上建厂房,在里面打工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想种地也可以,附近有一个柑橘种植合作社。像黄仁康这样的,可以干保洁。”

  听到这里,坐在旁边的黄仁康呵呵地笑。58岁的他是个老光棍,住的木房子四面透风。但陈继勇第一次到他家劝他搬迁时,他直接顶了回去:“搬出去,我吃什么?”

  看到村民终于吐口同意搬迁了,陈继勇继续鼓劲:“待下去永远没有出路,搬出大山天地宽。过几天你们组织几个代表,再去移民新村看看,现在那里一天一个样。”

  下午五时多,记者和陈继勇爬山返回,路上他感慨道:“有的干部说‘群众脱贫,干部脱皮’,但是我告诉他们,脱皮也得干,这是都安脱贫千年未有的机遇。”

  县委书记既做“媒人”又做“儿子”

  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是东乡族的主要聚居地。特殊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决定了东乡县脱贫任务的艰巨性。近日,记者跟随东乡县委书记马生荣下乡调研。

  出发时,县委常委马艳隽也上了车。她准备利用马生荣下乡路上的时间,汇报控制辍学工作。“娃娃不好好念书,穷根就扎到脑瓜子里了。不仅要抓反面典型,也要树立控辍、重教的典型。”马生荣说。

  2014年9月,马生荣一上任就注意到,县里不少适龄儿童辍学或请假到外地摘枸杞挣钱。他安排县里组织8个工作组到青海、宁夏和当地其他地方,从枸杞地里接回426个孩子。

  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关卜乡梅滩村。这里是马生荣的扶贫联系村,2014年至今,他往这个村跑了30多趟。这次下乡没跟乡里打招呼,马生荣直奔村民马则乃白家。67岁的马则乃白守寡30多年,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却参与贩毒获刑,出狱后又离了婚。

  看完马则乃白家危旧房改造的新房,马生荣又去看羊圈。羊是马生荣自掏腰包买的。聊天中,马生荣得知,老人很担心儿子的出路。“我本来想劝你儿子复婚,可打听到你儿媳又结婚了,以后我再给你儿子撮合婚事。等他成了家,在家安心养羊,就没心思乱跑了。”马生荣说。

  随后,马生荣来到五保户王外力家,78岁的王外力常年瘫痪在床,靠老伴照顾。由于老人不愿去敬老院,政府帮他改建了房屋,村里还定期送来米、面、油和煤炭。但最近王外力老伴视力严重下降,只能摸黑烧开水、做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生荣立刻打电话通知乡干部:“老人没儿子,我们干部就要尽起‘儿子’的职责。”

  临时组织的现场办公会上,马生荣要求乡里对五保户进行一次大排查,安排村干部轮流照顾困难老人。(记者王军伟、甘泉、张钦、潘德鑫、吴小康)

大视窗